比较优势的原则。突出重点,优化茶叶重点发展区域布局。优质生态茶园基地重点布局在绿春、元阳、红河、金平、屏边五个县,重点县中建设一批规模化、规范化和专业化水平高的茶叶专业乡(镇)村;依照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的要求,以绿春、元阳、红河、金平、屏边、蒙自、建水等县市为重点,发展生态优质茶叶加工企业。
二)茶叶产业发展重点工程
1.中低产茶园改造工程
发展优质、生态、高效茶园的要求,依照加强茶园基础建设。以茶园水利工程建设为重点,采取政府主导、企业主体、茶农参与、部门推动的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全力推进低产低质茶园改造。通过实施改土改树改园等改造措施,提高茶园产量、质量和效益。2011年至2015年每年改造2万亩,完成10万亩中低产茶园改造任务。中低产茶园平均亩产从改造前不足30公斤提高到60公斤左右,茶园产值从改造前不到450元提高到900元以上。
2.良种苗木繁育体系建设工程
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加大茶叶无性系良种繁育速度,依照统一建立良种繁育基地、统一生产规范、统一组织供应的原刚。确保无性良种茶苗供应。十二五”期间,重点扶持建立6个100亩以上的苗圃基地。
3.茶叶加工企业改造工程
加大对初制所新技术推广、厂房改建、设备更新力度,依照国家生产规范要求。促进茶叶生产技术和装备升级换代,推行规范化、清洁化生产,力争在现在170多个初制范围内,每年改造环境条件差、技术设备落后、生产效率低的10个初制所,同时新建一批规范化初制所,逐步建立健全茶叶初加工监管体系。以现有经济和技术实力雄厚、经营管理水平先进、竞争能力强的精加工企业为核心,同时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及先进设备,创新生产技术,推广新工艺,加快茶保健品、茶药品等新产品的开发,进一步延伸茶叶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推进茶叶企业提质增效,带动区域产业发展。
4.市场开拓工程
进一步加大对红河茶叶产业的宣传力度。以参加“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为平台,依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协会参与的原则。实施主动营销战略,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以普洱茶、名优绿茶和乌龙茶为主的推介活动,参与各种类型的茶叶展销会和综合展会,主销区举办不同形式、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品茶会、评鉴会,从广度和深度上提升红河茶叶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培植专业化的营销企业,鼓励企业积极探索现代营销方式,加快发展专卖店、专柜、连销营销,建立完善的营销体系,构建多元化的营销渠道,建设高效的营销队伍。
5.品牌打造工程
重点打造绿茶、普洱茶二大类区域品牌,以公用品牌建设为切入点。配合全省“云茶”全球推广计划和茶叶主产县 一县一品”基础上,启动红河茶叶公用品牌形象塑造工程,开展红河茶叶公用品牌征集筹划,积极加强品牌宣传、品牌推介、营销谋划和强化市场监督管理,形成协调发展格局。以名优绿茶、深加工产品为主攻方向,兼顾普洱茶和乌龙茶,大力培植和打造国内知名品牌,鼓励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茶叶产品,推进名牌农产品认定,鼓励和支持企业争创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鼓励龙头企业及其品牌在公用品牌创建中受益并发展壮大。
6.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发挥茶叶产业协会在茶叶规范体系建设、打造红河茶叶品牌、开拓国内外茶叶市场、茶叶信息网络服务、弘扬红河茶文化、加强对外交往联络等方面的作用,做好服务工作,使之成为政府联系企业的桥梁和纽带。引导和鼓励重点产茶县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