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民生怎么办、粮食怎么保”四个问题来落实,要围绕人民反映强烈的问题、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来落实,进而达到富民强省的目的这就是要明确“转变为了谁”问题,就是要为了群众、为了人民。近年,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既注重经济指标的制定、考核,又不放松社会指标、民生指标的制定和考核。坚持把每年办好十个方面的重要实事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重大举措,五年累计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近400件。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十一五”末,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1.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6000元,年均增速分别为12.6%和13.3%
三、掌握发展方式转变的规律。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同样有其规律。要保持正确的方向,就必需遵循这个规律,科学分析、科学研究、科学决策、科学实施,只有这样才干选择正确的路径。既要避免“有增长而无发展”无业的增长”无情的增长”无未来的增长”无根的增长”又要防止顾此失彼、停滞不前抓转变,为了转变抓转变,转变一阵风、经济没上升”做到发展中转变,发展中调整,发展中提升,发展中增效。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提出了两手抓”就是一手抓好现有企业的结构调整、规模提升,提高技术水平和竞争力;一手抓好新兴战略产业的谋划,实现资源型、重化工为主乡村的亮丽转身。同时,依照“现有企业要建设新项目,新项目要有新水平;新上企业要有新技术,新技术要支撑新产业”思路,探索出一条统筹兼顾,既保规模、保速度、保就业、保市场,又有调整、有提升、有转型、有创新的路子。安彩、永兴等企业和机械铸造、光伏等产业的发展历程就是很好的例证。特别是安彩,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随着市场的变化和传统crt市场的萎缩,出现亏损。企业没有简单放弃激进产业,而是改造提升、降低本钱、充分安排工人就业的基础上,积极谋划新的产业,走出了困境,实现了赢利,焕发了新的生机。人民日报》专门介绍了安彩的振兴之路,专题对安彩的发展方式转变进行了报道。
四、搭建发展方式转变的平台。目前有大平台,有小舞台。大平台就是中原经济区,小舞台就是每个县(市)区的产业集聚区、专业园区。书记指出,中原经济区是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载体和平台,河南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的载体和平台,明晰定位、整合优势、凝聚合力的载体和平台,河南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载体和平台,这也是转变发展方式的载体和平台。同时,全省180个产业集聚区企业(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和人口向城镇转移的定位,也体现了发展方式转变的要义。因此,要把建设中原经济区、产业集聚区作为发展方式转变的大舞台,这里演出一幕幕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能够富民强省的波涛壮阔的中原大剧。安阳市提出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立足优势,找准定位,主动融入,尽到责任,联络各方,呼应全局,壮大自我率先发展,通过打造新型工业基地、豫北粮仓”豫北区域性金融中心、国际上有影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区域性现代交通枢纽乡村、航空体育运动之都、晋冀鲁豫周边区域商贸物流中心、中原经济区联系京津和环渤海地区的开放合作高地等八个目标,实现发展方式转变,把安阳发展成为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中原经济区综合实力领先乡村、中原崛起示范乡村。同时,抓好产业集聚区建设,努力实现产业的集聚。今年年初以来,全市9个省级产业集聚区累计完成投资362.2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完成81亿元,工业项目完成210.8亿元,规范化厂房完成12.1亿元;新开工项目227个,投产项目85个,建项目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