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销、成套设备(仪器)政府首购等手段,促进企业不时增强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健全技术创新机制,使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效果应用的主体。二是要充分整合利用现有科技资源和科技条件,从解决好利益分配、产权归属、风险分担等核心问题入手,推进企业加强与大学和科研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建立临时、稳定、互利的合作关系,不时深化产学研合作。三是要总结、宣传、推广国内外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胜利经验,引导企业始终把创新作为生存和发展的头等大事,建立健全研发机构,空虚研发队伍,大力研发企业急需的先进技术和适用技术。要用足鼓励自主创新的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坚定不移地走依靠科技进步的发展路子。四是要进一步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从我市实际出发,认定一批创新型企业,建立一批面向企业自主创新的技术平台和服务平台,建立一批产学研结合的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形成推进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构架。
(二)力争在制造业和节能降耗关键技术攻关上取得新突破。要加快科技创新步伐。走低投入、低消耗、高产出、高效益、可持续的集约型发展路子。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就是要努力攻克一批先进制造和节能降耗关键技术。要进一步推进激进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的有机融合,充分调动和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发明性,整合全市有效科技资源,围绕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下大力气研发一批先进制造技术和节能降耗关键技术,促进产业科学发展。市科技资金要加大对研发先进制造和节能降耗关键技术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培育如华英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金鼎化工有限公司、亚洲新能源有限公司、世纪金源化工有限公司这样荣获“省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称号的企业在科技创新过程中的带动、辐射作用,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科技研发能力。
(三)力争在促进科技效果转化上取得新突破。科技创新。贵在转化。鼓励自主创新的同时,要下更大的力气,推进具有重大带动作用和市场前景的科技效果产业化。当前,科技工作的突出问题是科技效果转化率太低、转化速度太慢,分散了科技资源,弱化了科技实力,2009年全市技术合同交易额缺乏4000万元。今年,要积极搭建产学研平台,促进科技效果转化和产业化。要特别注重发挥中央、省驻信科研院所的作用,实力强、水平高,临时科研实践中积累了一大批可供转化的科技效果,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本着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向企业转让科技效果,实行专业化分工,实现产业化发展。
(四)力争在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上取得新突破。要全力发明一个有利于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的环境。落实引进博士的政治生活待遇。要抓紧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培养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并以此为核心打造一批创新团队,培养造就规模较大的拔尖创新人才和青年后备人才队伍。特别要注意培养一批创新意识强、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复合型企业家队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大批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实施杰出人才创新基金计划,吸引和集聚产业科技创新急需的人才。
(五)力争在创建全社会研发投入机制上取得新突破。推进科技创新。市县两级政府要加大投入和项目支持力度,建立一个增长性、有效性、多元性的科技投入保证机制。一是建立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市县(区)两级政府编制预算和预算执行中超收分配,都要体现科技投入法定增长的要求,发挥好政府资金的引导和带动作用。二是调整和优化科技投入结构。加大对重大科技专项、科研基地、科技队伍建设和科技基础条件的投入力度,加强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