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我市社保系统的班子建设。市社保局新班子组建后。班子成员严于律己、率先垂范,全体职工中树立起了风清气正、团结干事的崭新形象。以创建“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效能型、廉洁型”社保为奋斗目标,全系统开展了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忠诚奉献、争创一流”为主题的机关作风建设活动,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各项工作均得到有效规范,社保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明显增强,社保系统的服务质量显著提高,社会形象显著提升,受到省社保局和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
省社保局和市委、市政府加强领导、高度重视的结果,这些效果来之不易。全市社会各方面全力支持配合的结果,更是全市社保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努力拼搏、默默奉献的结果。此,代表市委、市政府,代表书记和市长,向辛勤工作在全市社保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
二、准确掌握当前形势。
也必需清醒地看到当前社会平安工作中还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肯定成果的同时。社会平安工作的形势依然比较严峻。首先,社会平安费征缴源头增长乏力,扩面难度加大。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时发展,社保扩面的重点已从国有转向非公经济从业人员、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以及进城务工的农民。目前,对这部分人员尚缺乏促其参保的有效措施,扩面的难度大大提高。其次,社会平安费征缴不到位,收支矛盾仍十分突出。由于我市属于老工业基地,面临巨大的产业结构调整压力,劳动密集型企业多,生产高附加值和高科技含量产品的企业少,利润率普遍偏低,企业缴费能力不强,致使社会平安费支出总量始终大于基金征缴总量,每年都存在发放缺口,加之近几年因企业改制,离退休和失业人员不时增加,待遇不时提高,每月刚性支出的待遇总量继续增大,基金收不抵支的紧张局面仍没有得到有效改善,确保发放的工作压力仍十分沉重。第三,社会平安体系尚不完善,亟待深化改革。随着“一核三带”富民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十二五”时期,城镇化将加速发展,肯定出现人员在城乡之间频繁流动的问题,而我市社会平安体系建设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很大一局部非公经济从业人员、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以及进城务工农民仍然游离于社会保证体系之外,现行的征收机制已不适应经济发展要求。一些事业单位养老平安仍空帐运转,不少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和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无法享受养老保证,社保管理服务机制亟待改革。总之,对全市社会平安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必需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决不能掉以轻心,麻痹松懈。
既要准确分析和正视问题,面对新的形势。又要看到做好社会平安工作的各种机遇和有利条件。首先,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对社会保证工作高度重视。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决定》都专门阐述了社会平安工作。近年来,省人大也相继出台了社会平安费征缴条例》等地方法规。新修订的宪法》首次将“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证制度”写入国家根本大法。去年10月,全国人大出台了社会平安法》宪法》和社会平安专门法的出台,对于规范社会平安关系,维护公民参与社会平安和享受社会平安待遇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撑。今年,市委、市政府已把社会保证工作纳入到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之中,列为政府要办的十二件民生实事范围,而且目前我市上下已基本形成了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这为我做好社会平安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其次,近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坚持了快速发展势头,就业和守业环境进一步好转,城镇就业总量继续增长,居民收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