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打造成“长春的前厅、沈阳的后花园”一核三带”即以市建成区为主体的组团状核心区,整个战略的核心,加快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引擎;辅以至长春、至郑家屯、长春外环三条经济带,加速全市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一核三带”涵盖了市区、四个县(市)及辽河农垦管理区,共辐射60个乡镇。突出“南接北融”不只是一种发展理念的更新,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代表着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决心和态度。只有借势发展、攀高结贵、优势互补,才干盘活存量、扩大增量、提升质量,成为东北亚经济圈的隆起带和增长极。做强“一核三带”不只是构建经济社会发展的平台和载体,更是对生产要素的优化重组、对生产力布局的深刻调整。一核三带”区域内聚集了全市90%经济总量、80%人口。建设好“一核三带”既能更好地增强“核”实力、激发“带”活力,又能快速壮大全市整体经济实力,从而让越来越多的人走向富裕。因此,实施“一核三带”富民优先战略是推进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的现实选择,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和水平的迫切需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提高永续竞争力的根本保证,实现经济大发展的殊途同归。
(二)加快制定贯彻富民优先战略的实施意见。富民优先战略是统领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经济发展的总纲。要把这些要素和目标聚集起来,形成增长实体,把目标、原则和发展方向变成实际行动和发展载体:
1要切实搞好规划。纲要的实施首先有一个高起点。宏观发展思路、重要生产力布局、发展途径与保证措施上,与富民优先战略相统一。各县(市)区、开发区和各部门要按照分工,扎实做好外地、本行业的专项规划,全市要做好工业、农业、招商引资、新兴服务业、商贸物流、文化产业、基础设施等各个领域的规划,规划之间要做到相互支撑、相互衔接。
2要与项目可研包装结合起来。项目是规划落地的重要抓手。筛选、论证、包装、上马一批能够立市立县的大项目。原则上市政府每个班子成员,每个县市区、开发区,两年内都要抓成一个20亿元以上的项目。各部门要根据职能,积极投身项目建设,加快10亿元、5亿元以上项目建设步伐,全市上下掀起上项目的热潮。
3要与四大基地、特色产业园区、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建设结合起来。开发区、工业集中区等是承载增量的重要载体。做好开发期的培育,强化项目落地的优势,探索发展经济的投入机制和办法。各开发区、工业集中区要按照“一核三带”确定的生产力布局,找准定位,突出各自的优势特色,明确发展方向,分阶段科学制定发展目标,瞄准大企业、大集团,加快“南接北融”步伐,有针对性地进行招商活动,吸引更多的项目向开发区和园区集中,加速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矢志不渝地向既定目标迈进,尽快形成集群集聚效应。
4要与乡村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结合起来。乡村的效应、聚集能力和辐射来自于公共设施的优化。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加快拓展乡村骨架,高标准打造宜居城市。今后市区发展方向为,乡村的路要通畅便捷;水电气要充沛,满足生产生活需求;环境要有特色,要更多地栽植大树,增加绿地面积,提高空气质量,努力给市民营造一个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这是乡村汇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根本因素,更是提升乡村吸引力,加快发展的根本要求。
(三)研究探讨贯彻富民优先战略体制、机制上的措施。
1培养和增强市场经济意识。切实用经济思维来研究发展问题。要看项目的终极产品、看产品生命周期、看资金流向、看研发能力、看品牌营销,算好经济账;项目要实行封闭式管理,每个项目都要有规范的定额、预算、决算,所有项目都要市场化运行,公开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