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环境,需要强调的城乡发展。需要各方面自觉,更需要一整套制度。环境建设中,必需在管理体制机制上下功夫,完全解决那些怎么管也管不好的问题,使环境建设真正步入良性发展轨道。要更加突出一个“严”字,敢于较真碰硬,对屡抓屡犯、屡治屡乱、群众深恶痛绝的问题,必需深挖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拿出铁的手腕、铁的措施加以规范,切实做到治病去根,坚决防止回潮反弹。要更加突出一个“实”字,下移管理重心,下放管理权限,把管的力量、管的责任落实到最基层、最前沿,把每项任务落实到每一条街路、每项工作定责到岗、定位到人,做到点、线、面结合,切实形成全覆盖、全天候的乡村网格化、乡村区域化管理工作格局。要更加突出一个“新”字,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为契机,进一步实现各方力量大联合、各种资源大融合,探索建立“大城管”模式,让环境建设运行得更加平安有序。
第二。实施软环境提升工程。窗口单位是展示新民环境的第一方阵”一是擦亮乡村“窗口”全面做优服务、赢得群众满意,必需成为加强软环境建设的重中之重。要注重发挥各级党政机关的表率作用,结合创先争优活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把“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理念树立得更牢,把“服务第一、效率至上”要求落实得更好;二是创新体制机制,全力推进相对集中的审批机制,让审批疏通快捷、执法公正廉明、办事老实守信,要实现收费最低区,敢于叫响无费区,成为新民最鲜明的乡村符号;三是抓住那些与群众日常生活接触较多的服务窗口,比方,车站、出租车、宾馆饭店、医院、金融机构等,进一步改善服务环境、规范岗位规范、强化全员培训,努力打造文明服务的新亮点、展示形象的风景线;四是切实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水、电、供暖等公共服务单位的工作,既与群众息息相关,也与企业紧密相连,一定要凡事多从大局出发、多做换位思考,只设“路标”不设“路障”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什么是亲情温情,政府要在人员、经费问题上给予倾斜,做到收支两条线,让企业更加体会到什么是绿色通道。
第三。实施市民素质提升工程。乡村环境是市民素质的外在表示。一个市民随地吐痰习以为常、公共场所大吵大嚷、乱穿马路无所顾忌的乡村,环境好不起来,乡村美不起来。必需把环境建设既当作解决影响环境突出问题的大决战”更要当作全面提高市民文明素质的大会战”从根本上筑牢改善乡村环境的群众基础。要进一步强化道德观念、公民意识,让每个市民叫响“文明人,城里人”增强自豪感,让“做文明新民人、树文明新形象”成为每个市民的内在追求,让“新民是家、乡村靠大家”成为全市上下的广泛共识,让“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可以预见,当“以文明为荣、以陋习为耻”理念在市民心中深深扎根之时,当我市的大街小巷劲吹文明和谐之风之际,就是新民环境大变样、环境大改观之日。
三、加强组织领导。全面完成环境建设任务
要把今年作为整体推进年,已经明确。2012年作为决战攻坚年,2013年作为巩固提升年,一年一年、扎扎实实地把各项工作引向深入。三年看头年,重在起好步。从今年开始,从现在开始,就要进入倒计时状态,紧锣密鼓、争分夺秒完成各项任务,确保首战告捷。
一要强化责任制。对眼前负责,对长远负责,对当代负责、对未来负责。归根到底,对新民负责、对群众负责。全市各级党政组织,必需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切实将其作为“一把手”工程全力加以推进。从全市来讲,环境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对各项工作负总责。包乡的市级领导要分兵把口,把指导督促所在乡镇街落实总体方案、加强环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