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如何在利益诉求更加多元化、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的新发展中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这些既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更是对全市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证部门及广大干部职工能力、智慧和水平的考验。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证部门必需充分认识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冷静分析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积极应对,有所作为。三是良好的工作态势为做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证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年来,各级劳动和人事部门认真贯彻中央省市的一系列决策安排,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好成绩,人才队伍不时优化、人事改革稳步推进、社会保证日益完善、就业守业局面稳定、劳动关系顺畅和谐,一些工作还走在全省前列。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证部门组建后,整合了职能,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工作活力会越来越强,发展空间也越来越大,这是今后工作上台阶上水平的重要基础。
新形势提出了新要求,总之。新机构承载着新使命,新起点充满了新期待,希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证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正确掌握当前形势,正确认识职责使命,坚定信心,顺势而为,努力推动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证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突出重点、狠抓落实。
开好头、起好步非常重要。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证部门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十二五”期间把全力打造“幸福之城、生活之城”奋斗目标,以“民生为本、人才优先”为主线,突出“就业守业、社会保证、人才强市”三个重点,立足当前,着眼久远,努力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沛、社会保证更加健全、人才保证更加有力、人事制度更加完善、收入分配更加合理、劳动关系更加和谐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证工作新格局。
(一)以落实政策为重点。市的就业形势仍然严峻,外出务工人员回流、毕业大学生返乡等因素带来的就业压力依然突出,要实现新增2.5万个就业岗位,坚持就业局势基本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为解决好就业问题,国家和省上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政策,这些政策涉及领域广泛,内容丰富,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必需抓住机遇,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最大水平释放政策效应。要认真落实支持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稳定就业;要继续加强对失业或无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和择业教育,促进就业;要认真落实守业资金扶持和税费减免政策,支持守业。总之,就是要通过积极、认真地落实好国家、省、市的各项相关政策,达到扩大就业的目的
(二)以扩大覆盖面为重点。市社会保证水平不时提高,覆盖范围不时扩大,体系建设逐步完善,社会保证工作效果显著。但是覆盖范围依然较小,制度性缺失还依然存在因此,要继续加快社会保证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各项社会平安制度,采取有效措施,继续扩大覆盖面,争取在社保范围上实现新突破。同时,提高社会保证统筹层次和分散风险互济能力,重视参保人员之所需,逐步建立和完善各项社会平安关系转移和接续制度,着力解决阻碍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分割问题,探索实行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平安制度。健全多渠道筹资机制,落实用人单位和个人缴费义务,加大社会保证投入,依法加强经费管理。扎实做好新农保工作,巩固效果的基础上,稳步提高参保率。
(三)以深化人事人才工作为重点。坚持“统一指导、分级调控、分类管理”原则,努力形成充溢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管好现有人员,规范招录机制,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员人数增长。继续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有效提升公务员管理工作水平,进一步健全《公务员法》配套法规和制度。继续做好公务员考录和培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