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的系统工程。不只取得了发展效果,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精心指导下。也不断形成了共建经验。这些经验对于开展好下一步工作十分珍贵,将认真总结,不时把创新转化为创造,使这项得人心、暖人心、聚人心的工程做得更好、更富成效。
1突破了体制障碍。州市和谐文明社区共建战略构想的提出、目标任务的确定和政策措施的推进。激发了发展活力。一是下放了职能。对市直部门能够采取授权或依法委托方式下放的行政执法和管理职能,一律下放到街道、社区;市直部门的公共服务职能,全部下放到街道、社区。共有20个部门下放职能41项,推进政府职能向社区延伸和拓展,基本实现社区教育、管理、服务职能的全覆盖。二是改善了条件。对市直部门下放到社区的工作,依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原则下拨各类专项经费,合理界定工作范围,明确工作职责。新增乡镇、街道和社区预算资金800多万元,社区工作经费从每年10万元增加到18万元,一般专职工作人员月工资人均增加200元。三是理顺了关系。理顺了市直部门、街道与社区,社区与民间组织,社区居委会与物业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形成了社区工作的良性互动。
2整合了资源力量。州市共建平台的形成实现了资源和力量的整合。通过整合。质量效益明显提高。使政策优势能够集中在州市和谐文明社区共建工作上发力。二是整合了项目资源。州市各职能部门围绕加快吉首乡村社区建设去争项目、争资金;加强了对口联系,争取了对口支持;建立了社区项目协调机制;充分利用州市投资公司平台投资社区项目,服务社区项目。三是整合了社会资源。州市共同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共同打造和优化环境,发挥了州市整体效能;依照“谁投资、谁受益”方法,发动企业商家参与公益性事业建设,形成了财政投资、社会筹资、群众捐资相结合的多渠道、多层次社区投入机制。四是整合了管理资源。认真落实属地和分级管理原则,真正实现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服务”乡村管理新格局,使行政资源得到有效整合,行政利息明显降低。
3夯实了基础平台。州市共建既搭建了社区建设的发展平台。克服急功近利思想和急躁浮躁情绪。把功夫下在基础。一是强化了基层保证。出台了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和基础工作的意见》1号文件,配套制订了12项规章制度,创新了经费投入“四分法”等多项措施,全面提高基层执行力,强化基础支撑力。二是创新了基层管理。提出并着力推行社区管理“十化”模式;组织开展了推行行业规范,深化乡村管理”综合整治行动,出台了15个乡村管理行业规范,乡村管理逐渐走上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三是形成了基层规范。认真开展了建立基层文化、创新基层模式、形成基层规范的工作,尤其是一日一短会,议题理三对,三看三上门,六查六反馈”基层工作规范,深受欢迎、反响良好。
三、充分挖掘共建潜力。脚踏实地地推出共建效果
社区是乡村的细胞。州市共建和谐文明社区既是推进社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直接领导下,更是推动我市城市发展的重要契机。当前。州直部门倾情支持、倾力建设,呈现出喜人局面,将抢抓这一重大机遇,把条块能力转化为共建合力,努力实现社区建设水平新突破,以社区建设新突破带动乡村发展新突破。
1借共建之力完善规划。规划是建设的灵魂和核心。将充分借助共建之力完善好社区规划。充分考虑各个社区的不同情况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对社区治安、服务、卫生、文化、教育、环境等方面进行规划。二是突出规划的可行性。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动身,依照州市共建的目标,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