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纳入党校、行政学院的年度培训计划;依托吉首大学等高等学校建立我州校企互动培训机制,要依托党校、行政学院的培训资源建立我州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培训基地。让智力进入企业,让实践进入高校;依托网络资源建立我州企业家培训网络平台,推广网络培训。要根据企业家在不同阶段的特点和需求,思想建设、法律法规、技术和管理服务、守业扶持等各方面实施分类培训计划,展开针对性培训。要通过“大讲堂”等形式,将州外知名专家与胜利企业家请进来,给企业家们进行形势分析与专题讲座;通过观赏学习等形式,集中组织企业家到外地或胜利企业学习先进管理经验与技术,提高企业家们战略眼光与素质能力。
(三)强化管理。
规范我州企业家的档案管理,要发挥相关部门和企业家协会的资源优势。建立州企业家队伍人才资源库。要通过校企联动机制,培养一批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素质能力强、年龄结构梯次明显、懂管理、会管理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要通过搭建人才交流平台,引进一批科技创新守业者和企业发展急需的战略规划、资本运作、科技管理、项目管理等方面专门人才。要加大企业专业人才的素质测评与职称评聘力度,规范企业各类人才测评体系,提高企业家队伍的技术水平。要规范企业家协会等企业家中介机构的监管,促进企业家队伍行业自律。
(四)健全机制。
打破地区界限,建立州企业家市场,多形式培养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特别要加强对青年企业家队伍培养力度。要大力发展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信息、咨询、评价、交流等中介组织,推进企业家队伍发展的市场化。要通过组织选拔与市场选聘相结合的方式,健全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聘任制、任期制与任期责任目标,实行契约化管理,特别是企业要选聘好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要建立州职业经理人专职机构,设立职业经理人信息库,建立社会化的职业经理人评价制度。要完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价体系,要打破所有制界限。积极发展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价机构,建立社会化的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价制度,加强企业家队伍规范化管理。
(五)优化政策。
关注企业家的生活、家庭、子女等方面的问题,要出台相应的鼓励、支持、服务政策。为企业家排忧解难,用事业留人、政策留人、感情留人,营造企业家守业氛围。要建立政府与企业家定期沟通的渠道,倾听企业家的心声,协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问题,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积极作用,为企业家之间的交流、合作、沟通搭建平台,疏通企业家互通渠道。要营造支持创新、维护创新、鼓励创新和有利创新发展的企业家守业环境,健全创新型企业人才维护制度。
(六)完善制度。
探索企业家管理的方法,要建立企业家管理机构。做到部门分工明确、职责清晰、管理到位,改变目前管理分散、服务缺位的状态。强化相关管理部门的职能,加强对企业家队伍的管理。要结合州委、州政府扶持企业发展的相关文件要求,立足州实际,打造信息服务、信用融资担保、管理咨询、法律服务等服务平台;要认真考察、科学分析、合理计划,制定切实可行的服务方案,提高服务水平,健全我州企业家服务体系。要完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探索建立健全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员的监督机制,实现企业家的责、权、利相统一,激励与约束相平衡,开创全社会共同支持、关注企业家队伍建设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