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委、州政府提出“坚守三个一、用好三个优、瞄准四个目标”科学推进富民强州。作为劳动保证部门如何抢抓机遇,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潮流涌动。省委、省政府倾全省之力支持湘西州加快发展。力促民生改善?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就盘活“资源优势、政策优势、组织优势”进行初步探讨,供交流。
一、要注重开发。
特别是劳动力资源,西部大开发的关键词是开发”坚持合理开发和利用好资源。将极大促进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社会发展。就我州而言,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必需注重开发,尽快改变其无技术、无技能,从事苦、脏、累活多,工资收入低,工作不稳定,卖青春、卖血汗、卖健康的历史。一要对市场“口味”坚持技能跟着市场走,培训围着产业转,走校企合作、订单培训、委托培训之路,根据市场用工趋势,主动跟进我州锰、锌、钒、生物、光伏“五个百亿产业”农业支柱产业、旅游业等发展和承接产业的工业园区、龙头企业、州外用工需求及农村实用技术、科普实用技术开展免费培训,让劳动者掌握一技之长,实现技能提升就业。二要打特色“品牌”打造品牌就是打造核心竞争力。全州基本形成以吉首“货运司机”龙山“电子(焊)装配工”保靖、永顺“电车缝纫工”花垣“冶金冶炼工”古丈“茶艺工”泸溪“餐饮服务员”和凤凰“特色土菜厨师”旅游导购员”等为代表的劳务品牌”胜利打入了沿海发达地区用工市场。三要提技术“品位”这个“品位”就是劳动者的技术等级。有技术等级与没有技术等级大不一样,州有近1000人进入三一重工集团、中联重科集团两大知名企业,从事机械装配、塔吊制造工作,月工资收入2500元以上。但我州这类人员在劳动力细分市场上占有份额不大,仍然是劳动力资源开发的一块“短板”须进一步建立健全以职业院校为重点,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大赛、行业技能比武的覆盖全体劳动者的社会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体系,不时促进我州劳动力技术等级的生长”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充分开发,合理利用,使其真正成为促进发展的重要经济资源。
二、要突出州情。
无论是从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个冠有民族地区、自治地区、贫困地区、革命老区、西部地区五块“牌子”地方。还是从民生事业投入都具有巨大的政策优势。要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盘活政策优势,特别是民生政策优势,要突出州情,不时促使政策的实施契合实际。一要“打捆团购”州申报新农保试点项目的做法值得总结。2009年申报国家新型农村养老平安试点,州人口最多的龙山县入围,中央财政按每人每月55元给予补贴,每年可无偿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近5000万元直补农民。若全州整体纳入,满打满算只涉及200多万人口,仅相当于其他地区1-2个大县,但解决的土家、苗、汉7县1市的农保问题。年,州以整体方式,集团“出征”3县市已经“尘埃落定”全州65%以上农民将纳入新农保,其他县则力争1年内全部纳入。二要“筑巢引凤”就是要打破“等、靠、要”善于“借势做事、借人做事、借钱做事”充分发挥团队精神,主动反击,率先作为,事不过夜,筑工作的巢”引政策的凤”以实在工作,实际的需要,博取政策倾斜、项目落地、资金支持。三要体现自治。用好用活政策优势,自治是最大的牌”要“硬化”民族区域自治性,防止与非民族区域自治地区同等、同质、同化,力争在国家、省公共政策上寻求最大程度的公平,对民族贫困地区的优惠政策上寻求最大程度的倾斜,特殊扶持政策上寻求最大程度的突破。如,妥善解决国有困难企业养老平安欠费严重问题上,过来一筹莫展,正是打好这张“牌”从年开始我州可按照20%比例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