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市民守则》4万份,发送文明创建内容的手机短信2次20万余条,组织县直各机关单位悬挂横幅标语140多条,县城公交车、士车和进城客运车辆上张贴不干胶标语500余条;并通过“电影进社区、文明进家庭”活动、广场文化月月乐”活动和“渔鼓与文明同行”活动广泛开展电影宣传、文艺宣传。这些多层面、多角度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创建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从而为创建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保证了创建工作的稳步推进。
3加大资金投入。改善人居环境,去年全县争取上级投入和县财政预算安排资金共计近3亿元用于县城建设,逾越前十年投入的总和。年,全县共实施城建项目20余个,近年来建设任务最重、拆迁面积最大的一年,也是城镇变化最为明显的一年。污水处置厂已投入运营,并顺利通过省市验收;改造了鼎山路、城东路、祁丰大道和县城25条背街小巷,拉通了富绅路、莲花路,启动了曙光路建设,修补乡村道路2万平方米,新安装路灯200多盏,鼎山路、城东路旧貌换新颜,人气日旺。新建了花屋农贸市场、天洞源木材市场、石门市场,维修和改造了城东、城中、城西三个农贸市场,结束了县城马路市场的历史;新建了大桥、祁丰停车场,结束了县城没有市政停车场的历史;完善了县城主干道的标识标牌和公交运行网络。新建垃圾中转站15座、公厕3座、完成旱厕改水厕3座,新安装大理石果皮箱600余个,公共卫生服务设施进一步得到完善。园林绿化不时增量,采用点(广场、公园)线(乡村道路、泻洪道)面(单位、庭院、山林地)相结合的方式,构建县城绿化体系。去年县城新增绿化面积2.6万平方米。
4加大整治力度。也注重抓好乡村秩序的规范。一是开展市容市貌综合整治。县城划分为11个责任区,分别由县级领导分片包干负责,相关单位和职能部门组成整治队伍,统一时间开展撤除违章搭建的棚亭、广告牌活动,共撤除各类违章棚亭1541处和违章广告招牌987个。集中整治占道经营,基本上做到入市、入店和到指定地点经营,取缔了财政局、房产局、育贤中学、沿江路、城东路等10余处马路市场,搬迁了河沙交易市场、木材市场、废品收购店,搬迁、规范了县城的夜市。对县城的农贸市场、中心市场、水果市场进行了专项整治,对县城主干道裸露的管线进行了整理捆匝。对县城大街小巷“牛皮癣”进行了初步清理,共清除主次干道乱涂乱画、乱张帖广告近30000条(张)收缴非法广告20000余份。与此同时,进一步空虚了环卫一线工作队伍,完善了环卫基础设施,提高清扫保洁和垃圾清运能力,做到主要街道卫生整洁、垃圾日产日清,初步规范了渣土和建筑垃圾运输,保证了市容市貌的整洁美观。二是重拳整治交通秩序。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县城营运老爷车、面的车逐年增加,既扰乱了县城交通秩序,也严重影响了县城形象,成为乡村管理中的一大顽症。为严厉整治县城客运秩序,县政府副调研员赵中石抱病工作,亲临一线,掌握一手资料,耐心做好思想引导工作,带领下,通过客运、运管、交警、劳动、民政、残联等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全县共取缔了387台非法营运的老爷车,210名符合政策的残疾人操持了低保手续,53名残疾人置换和配发了新型残疾人专用代步车,78名符合条件的老爷车司机落实了公益性岗位。此外,对在县城营运的面的车实行了分流,规范了公交车停靠和出租车管理,新开通8路、10路公交车。县城装置了4处红绿灯,10多个电子警察,对交通标志、标线进行了全面规范,对车辆乱停乱行等交通违章行为进行了综合整治。通过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县城“脏、乱、差、丑”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5创新方式方法。对检查情况进行通报,并开展了创建文明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