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办企业、建产业,形成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竞相守业的新热潮。引导农民有序外出就业,鼓励农民就近转移就业,让农民变农工,农民变市民。
2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土地的流转核心是还权于民。农民承包土地无论是内部流转,还是同社会资本融合流转,都必须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让农民得到扎扎实实的利益。浙江老板竺华福在肖岭大堰村投资建设“金色农庄”农民以3000亩荒山入股,预期农民每年每亩土地可得纯收入2000元左右,全村农民可受益600万元。农民还可就近打工,做到打工种田两不误。这种土地流转方式和经营机制,农民最愿意,农庄的发展环境也得到优化,走出了一条公司+农户,社会资本同农业资源有效结合,带动农民致富的土地流转经营新路子。
3健全融资筹资机制。发展农庄经济或自办经济实体,形成一定经营规模的应采取以奖代补的方法,由财政给予一定额度的资金支持;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特色产业和农产品流通加工的从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上给予扶持;对贫困乡村农民守业,建立帮扶基金,选准致富门路的前提下,运用帮扶基金扶持守业。新农村建设工作队要把支持农民守业、就业作为工作重点,制定规划,分批设施。优化组合政策扶农资金,重点支持农民守业。二是加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农村信用社要以服务“三农”为己任,用活小额贷款政策,赋予农民以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地面资产、农民宅基地和房屋资产抵押贷款权,为农民守业提供信贷支持。积极发明条件,发展村镇中小银行。允许有条件的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规范和引导民间借贷健康发展,成立“小额贷款公司”或信贷专业合作社。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成立“农村贷款担保公司”县域内金融机构当年新吸收的存款,要有一定比例用于支持农民守业,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引导和扶持返乡农民工就业、守业,鼓励外出务工能人回乡投资守业,鼓励社会闲散资金参与农民守业。抓好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围绕龙头建基地,建好基地促龙头,鼓励外资和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流通、加工,带动农民守业。
4加大技能培训力度。普及农民守业与就业技能培训。让农村每个劳动力掌握一门守业和就业技能。要加强中等职业教育,使新生代农民普遍具备守业或就业能力。县职业教育中心要大幅度增加农民守业技能培训内容。县农业部门要以农民掌握一门实用技术为己任,加大培训力度。要发挥能人示范效应,开展技能传帮带,设立农村能人专项贡献奖,给予精神和物质鼓励。
5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使他成为农民守业的示范者和带头人。要进一步拓展农民守业与就业空间,科学制定《推动农民守业与就业》专题规划,要以培埴和发展特色产业为重点,打造一批守业示范村、特色产业村、专业致富村、生态旅游村。
干成事、创大业的社会保证环境。建立激励机制,进一步提高农民守业胜利率。大力发展“草根经济”鼓励农民守业当老板。营造鼓励农民干事守业。每年召开一次农民守业总结惩办大会,重奖守业胜利者,大力宣传守业典型。大力惩办推动农民守业与就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营造全社会支持农民守业的优良风气。以此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