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坚持用改革、创新、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当前农业农村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用活用足发展政策,推动农民守业,推动农业增效,促进农民增收,摆在面前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扶农惠民政策,大力实施“兴农富民”战略,做好搞活农业、富裕农民大文章,使农村经济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发展态势。从调查的情况来看,主要有三大特点:
(一)创新农业经营模式。推动农业经营制度创新;用全民守业理念,引导农民自主守业;通过培育农村新型合作组织为农民搭建自主守业发展平台,促进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
一是引导农民创家业。县各种类型的农庄经济大户已发展到1915户,其中种植业1383户,养殖业482户,从事农产品流通及加工大户50户。县供销社退休职工叶金海,带领全家艰苦守业。建成160平方米新型农庄,160亩高标准果园,2000平方米养殖场和豆制品加工作坊,20亩精养鱼池和沼气池,走出了一条立体养殖循环发展的路子。
二是推动农民建产业。全县合作经济组织主要有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开发公司(中心)单位+委托法人实体、龙头企业+农户+基地、产业协会+农户协调服务等5种经营模式。从事种养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5个。从事农业和农产品流通、加工的公司实体近100户。产业协会4个,规模集约经营面积近38.5万亩。水果种植大户邹德木牵头成立水果专业合作社,吸纳农户200户,入股资金300万元,经营水果面积5000余亩。
(二)建立土地流转制度。农民以土地承包权入股农业专业合作社,农民变股民,全县流转面积近2万亩;二级流转,农户与村委会、村委会与农业企业签订流转合同,农业企业吸纳土地流转农户劳动力从事生产,农民变农工,全县流转面积近6万亩;三级流转,农户与村组、村组与乡镇、乡镇与经营大户、龙头企业签订流转合同,全县流转面积30余万亩。
(三)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指导发展。全县先后编制了水果、泡桐、楠竹、雷竹,油茶、马铃薯、优质稻及虾稻轮作、规模化牲猪,肉鸭等八个专题产业规划,并实行“一个产业、一个规划、一个县级领导挂帅、一个工作专班、一套工作措施”五个一”服务机制。二是科技培训,引导发展。依照产业发展技术要求,组织农民开展技术培训,先后开办培训班70期,培训1.2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近3万份,并组织乡村干部六批次,外出对口观赏学习。三是多方融资,扶持发展。仅2008年一年全县整合各类支农资金近亿元。招商引资5000多万元,发放小额贷款2000多万元用于农业开发和农民创业。同时县委、县政府出台了鼓励部门与干部职工、企业与社会各界、回归守业人员与农民自主守业等文件,形成了多元投资守业格局。通过3-5年努力,全县将形成“林果竹,薯稻畜”六大产业体系,农业产业化产值将达到50亿元以上。
着力推动农民守业增收,县积极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收到显著效果。但从总体来看,农民增收仍在徘徊,农民守业仍然艰难,为进一步用足用活发展政策,着力推进农民守业,增加农民守业能力,提高农民守业效益,特提出五点意见和建议:
1用足党的惠农政策。要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调查研究,出台鼓励农民自主守业,扩大就业的优惠政策和措施,拓宽农民守业和就业空间。把农业资源转变为农民创业的资
特别要增加对农民自主守业的投入扶持,本。让农民守业之火更旺,守业氛围更浓,守业环境更优,让更多的农民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