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的公文中格式缺项丢项仍占一定数量。公文一般由个部分组成其中发文机关标识红头、发文字号、标题、主送机关、正文、成文日期、印章、主题词、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等组成部分是必不可少的。假如是上行文还必须注明签发人、会签人姓名其中“请示”、“意见”还必须在附注处注明联系人的姓名和联系电话。但是在办公厅收到的各部门报送的文件中有的公文没有文头或者文头没有套红有的公文没有加盖印章有的“请示”、“意见”不注明签发人、会签人姓名也不注明联系人的姓名和联系电话有的不标注主题词或不按省政府的主题词表标注主题词。《办法》实施后从年开始全省行政机关公文用纸已统一采用国际标准型可有些部门至今仍在采用开型。
二是行文不规则。主要表现是上行文直报。将需要省政府审批的事项以部门或部门负责人的名义越过省政府办公厅文秘部门直接报送省政府领导同志个人。上行文多头主送。一个请示同时报送省政府多位领导同志甚至报送省委、省政府多位领导同志。上行文直报和多头主送造成公文脱离正常运转渠道体外循环形成了一些“倒流文”和“帐外文”增加了公文处理的难度降低了办文的效率。属于主管部门职权范围内的具体问题不是直接报送主管部门处理却报送省政府审批或要求办公厅转办增加了公文旅行的时间。未经省政府同意有些部门向下一级政府正式行文有的还责令下一级政府向部门报文有些部门甚至要求下一级政府必须转发部门下发的文件否则在评优达标活动中扣分。部门下属单位和一些与省政府没有行文关系的企业事业单位越级向省政府行文。
三是文种混用。在上行文中经常混用的文种是“报告”、“请示”、“意见”。主要表现是在报告中夹带请示事项或者本应使用“意见”的却写成了“报告”。“报告”是阅件办公厅文秘部门在分办收文时把“报告”作为阅件处理报告中夹带请示事项就很可能造成误时误事。如年某市遭受严重雪灾向省政府报文报告受灾情况并请省政府帮助解决救灾急需物资和资金文种使用了“报告”结果办公厅有关处室按阅件处理。假如不是省政府领导同志通过信息渠道及时了解到情况果断决策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办法》规定部门之间相互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应当用“函”这个文种但是部门之间请求批准用“请示”答复审批事项用“批复”的现象仍然存在这也是不符合《办法》规定的。
四是公文处理效率低。有些转到部门办理的请示件和查办的领导批示不按时报送结果拖延很长时间才报上来有的办公厅三番五次地催要办理结果却屡催不办甚至连拖延的原因也不说明。而一些部门请示省政府审批的事项在本部门拖延了很长时间却不给省政府领导研究决策预留充足的时间要求省政府领导像照快相一样立等可取。急件不能部门不急却全急到省政府领导同志手上。
五是向省政府报送的文件、简报仍然偏多。超越本部门职权的重大事项必须及时向省政府请示、报告不得自行其是。但是一些部门报送省政府的公文有些并不是重大事项有些也不属于省政府受理的范围却
事无巨细地统统报送省政府。非凡是一些部门办的简报言之无物空话套话占了很大篇幅形式主义的东西很多不加筛选也都报到了省政府。这样的文件和简报送到省政府领导同志案头增加了领导同志的阅文量浪费了领导同志的精力和时间。
六是电子公文漏接现象严重。现在省政府专网已连接到各市州、县市政府和省政府各工作部门非涉密文件、电报都可以在专网上传输。从年月开始省政府的会议通知、明传电报、《参阅文件》、《内部情况通报》以及需翻印的非涉密的国务院文件、国务院办公厅文件等取消了双轨制只在网上发电子邮件由接收单位异地同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