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食品安全工作并配备办公场所,同时设立食品安全协管员和信息员,要有完整的食品安全工作制度、具体的工作计划和目标,及早建成并逐步完善农村食品安全责任网、监督网和流通网。另一方面要明确标准要求,与相关涉食企业对接到位。经贸委、农林、卫生、工商、质监、环保、城建等部门根据《**创建食品安全示范点工作方案》的要求,负责制定相关的标准,要通过对接,使各个环节的涉食企业都知晓这些标准的内容、要求和操作方法,使企业在创建工作有章可循、有标准可依,从而保证创建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 条块结合,部门联动做好日常监管工作
一是抓好源头治理。农林部门要积极引导,帮扶农产品创牌。坚持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发展思路,加快发展进程。强化后期监督管理工作,指导农民使用安全、无毒、高效的农药,避免农药、化肥的滥用。加强对农副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力度,扎实开展蔬菜农药残留和生猪瘦肉精、水产品中氯霉素等违禁药物使用的监测工作。二是抓好生产加工环节治理工作。质监部门负责全面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一要加快完成对食品企业的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坚决取缔无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二要完善监管制度,强化日常监管。对辖区内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分类管理,实行企业巡查、市场暗访、回访、年审、产品定期检验和监督抽查等制度。三要强化企业法人作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对制售假冒伪劣和不合格食品的生产加工企业,依法追究企业法人的责任。经贸部门要负责继续强化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对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必须保持高压态势,加大督查力度,强化卫生检疫,要求屠宰场在加大对硬件设施投入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软件管理建设,提高服务质量,不断完善肉品品质保障体系。三是抓好市场流通环节治理工作。工商部门要全面建立流通领域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建立和完善食品市场巡查、食品质量抽检、食品安全信息公示以及食品企业信用分类管理等机制。进一步健全食品安全监管预警应急机制,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和处置能力。要扎实推进食品安全监管关口前移。对食品经营企业、个体工商户,要严格依法审查其主体资格。加大监督抽查力度,并及时公布检测结果,落实市场开办者质量责任制。实施以“提倡绿色消费,培育绿色市场、开辟绿色通道”为主要内容的“三绿工程”,倡导现代流通组织方式和经营方式,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继续推行“场地挂钩”、“场厂挂钩”等有效方法。四是抓好餐饮消费环节治理工作。卫生部门要全面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继续在大、中型餐饮单位、食品加工经营单位、学校食堂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要进一步加大食品卫生监督力度。监督覆盖率要达100%,完善食品卫生基础设施,预防控制食物中毒及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提高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抓好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加强食品行业卫生许可证和从业人员健康证的发放管理工作,加大发证后日常监督管理力度,建立健全领证单位的基础数据库,进一步落实食品卫生许可证发放的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其他部门要积极做好或协助做好相关的工作。
(三)突出重点,重拳出击做好食品专项整治行动
一是严厉打击食品违法违规行为。选择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品种,选择集贸市场、城乡结合部、农村食品集散地、学校周边等重点地区,对无卫生许可证、无生产许可证、无工商执照、产品不符合质量要求等重点对象要坚决予以取缔,保护老年人、未成年人、低收入者的利益,打击生产相关食品的违法违规行为。
二是保持打假治劣的高压态势。认真解决群众反响强烈、社会危害严重的食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