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缓解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要加快调整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彻底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使经济增长方式建立在提高人口素质、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注重质量效益的基础上,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由于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大国,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必然与人口、环境、资源的矛盾日益突出,从根本上调整经沆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我国已势在必行。我们必须要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道路。在当前和今后的一段时期,环境保护工作重点要转移到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上来。坚持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并重、污染治理与结构调整相结合。在我县重点要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强技术革新的污染治理,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积极在高新产业、生态农业项目上招商引资。促进我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 要做到经济环境协调发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树立“环保优先”原则,即要求各级在制定经济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区域资源开发过程中要优先考虑区域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能力,在引进项目、发展企业过程中要优先考虑环保产业政策,对生态建设项目和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要优先纳入各地社会发展计划中,树立起正确的环境资源观、环境极限观和环境建设观。今年2月国家环保总局掀起了“环保风暴”,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法,在建设项目上实行了“一票否决权”。可以看出,环境保护的“刚性”政策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严。各地在兴办各种大小项目、企业时,必须先到环境保护部门咨询政策,严格按环保法规和程序来办理。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政绩观,全面落实环境目标考核责任制,实行环保责任追究制度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是党中央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与时俱进提出的新发展观,是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水平新的飞跃。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环境保护工作,就是要处理好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环境保护三者关系。目前全社会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就必须建立起人与资源、人与环境、经济社会环境统一协调的和谐关系。对于我县来说,协调好三者关系目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维护好群众的环境权益,允许老百姓有更大的环境知情权、环境参与权、环境监督权、环
境评价权和环境投诉权,企业要主动公开环境信息,主动接受群众媒体监督。只有群众真正理解、支持企业,企业才会有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用科学的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不仅要重视经济增长指标,还要重视环境指标。要将环境保护工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综合目标考核中。从去年开始我县开始实行了党政“一把手”环境保护目标考核责任制,取得了较好实效。今年我县还将继续实行目标考核责任制,要结合各地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考核指标,主要将各地各企业环境质量改善程度、环境综合决策落实情况、污染防治治理、环境问题协调处理、环境生态保护、环保资金投入等内容列入目标考核,督促各乡镇、企事业单位承担起各自的职责和任务。特别是乡镇要制定出短期和长期环境工作目标,落实好环境质量改善措施,解决重点环境问题,协调好厂社关系。要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工作已不仅仅是单纯的环境工作,也是政治工作、经济工作,是社会综合工程,需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抓落实、抓出实效。 今年2月省人民政府颁布了**号省长令《**省环境污染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