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点就是要形成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制度,形成长效保障机制。
四是培训引导。省级各牵头部门已经着手对各个行业制订标准规范,把法律法规、标准、政策的要求进一步细化、具体化,形成简单明了、便于操作的“十小”行业基本质量安全规范。省里的规范出台以后,要结合我市的实际,进一步研究并贯彻落实。其中要做的,首先是抓好培训引导。要分阶段抓好“十小”从业人员的免费培训工作,使其掌握质量安全要求,按照基本规范进行操作。各职能部门一定要加强现场检查指导,到点入户,对照标准规范将其存在的问题耐心地讲清说透,要让“十小”经营户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改,如何整改,真正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五是做到“两个确保”,处理好“三个关系”。在整治过程中务必做到两个确保,确保不发生影响恶劣的质量安全事件,确保不发生影响重大的群体性事件。同时,要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整治与创业的关系。既要促其活力,又要促其规范,整治工作必须切合现实的发展阶段,但又要能切实保障食品与质量安全,既能推进整治工作的有序开展,又能推动创业富民的目标实现。二是整治与便民的关系。“十小”行业的现状有其存在的客观基础,不是一朝一夕一个愿望就能发生彻底改变。在整治工作中妥善处理整治与便民的关系,既方便群众,又为群众提供基本的消费安全保障。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还要逐步地引导群众、教育群众,纠正和提高群众的生产、消费观念。三是整治与发展传统产业的关系。大量的传统产业是根植于小作坊、小业主之中的。因此,在整治中既要尊重科学,明确划定确保质量安全的底线,也要尊重传统,保护和发展传统工艺、产品以及小而精、小而优的传统产业。各职能部门在开展工作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要努力化解一些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尤其是在和老百姓利益出现冲突的时候要讲究工作技巧,既把工作做好又不要产生新的矛盾。
三、进一步抓好工作落实
“十小”整治和规范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工作量大,持续时间长,需要解决的问题多。各地各部门必须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统筹协调、形成合力,确保整治工作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市政府已经成立了“十小”行业质量安全整治与规范领导小组,其办公室设在市质监局。具体整治工作分别由质监、工商、卫生、食品药品监管、农业、经贸、公安、文化、建设等单位牵头负责。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建立健全联席(联络员)会议、信息报送、新闻发布、督查检查、投诉举报和联合执法等一系列工作制度,确保领导小组高效、有序运转。今年的“十小”整治和规范工作要坚持“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原则,具体责任要落实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十小”整治和规范工作责任主体是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监管主体是各职能部门,生产经营主体是第一责任人。要进一步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坚持属地管理和“谁发证、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形成“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生产经营主体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体系。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不定期的组织力量深入第一线检查、督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推动工作落实。对整治不力、成效不明显的乡镇(街道)和部门要通报批评,对“十小”行业质量安全突出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或因此发生恶性质量安全事故的地方,要追究当地政府领导的责任。明年,“十小”整治和规范工作要列入目标责任制考核,以强化责任,确保各项整治与规范任务和工作目标顺利完成。
(二)紧密协作,形成合力
“十小”整治和规范工作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