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自主权;活化内部运行新机制,增加公证处实力;活化激励新机制,调动公证员积极性;活化管理新机制,探索事业体制公证处管理的新模式;拓宽服务新领域,积极开拓商标、知识产权、电子商务、涉外融资等公证业务。
——发展法律援助服务体系。法律援助是国家为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法原则,而无偿地为经济困难的公民提供法律帮助的一种法律制度,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市建立较为完备的法律援助体系,是建设现代文明城市的客观要求,是完备法律制度的现实需要,这项服务已列入市政府今年为民所办20件实事之一。前一段,我们积极配合市政府法制办,联合起草了《法律援助工作条例》,现已进入市政府规章审批程序;法律援助专项经费已列入市级财政预算;法律援助机构的人员编制得到落实。近期,正在强化系统建设,筹建区、县(市)法律援助服务中心机构,在街道、乡(镇),村和社区分别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和工作点,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
(三)适应创建安全城市的社会要求,完善社区法律服务体系。社区是在城市管理体制改革中孕育而生的新的基层组织,是创建安全城市的关键所在,也是拓展法律服务领域的崭新天地。社区安全则城市安全,社区稳定则城市稳定,社区发展则城市发展。今年以来,我们在社区法律服务方面,开展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深深体会到,社区工作需要法律服务,社区居民渴求法律服务,而提供法律服务正是司法行政机关义不容辞的职责。去年,我们按照司法部社区法律服务会议精神,坚持以社区为依托,面向基层、社区和群众,定位于亲民近民、服务便利、收费低廉,提供公益性、非营利性法律服务,努力把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法援等各项工作向社区延伸。今年,我们已在沈河区实践了法律服务进社区的顾问制模式,在铁西区探索了法律服务进社区的窗口制模式,最近我们又在和平区创新了法律服务进社区的干事制模式,这三种模式各有千秋,为下一步继续完善社区法律服务体系,做好社区法律服务工
(四)适应创建安全城市的必然要求,高起点构建监管改造综合性安全防范体系。监狱和教养院是国家刑罚执行机关和最高行政处罚的执行机关。监院的安全稳定,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安全稳定。监院的教育改造水平的高低,从一个侧面代表着城市文明程度的高低。近年来,我们始终以“三个代表”为指导,以加强班子和队伍建设为根本,以创新机制、创新载体为动力,以依法治监治院、规范管理为重点,以确保监院安全稳定为核心,以提高教育改造质量为前提,以完善措施、落实责任为保证,进一步抓好监狱工作的法制化、科学化、社会化和创办劳教特色,高起点构建监管改造综合性安全如需转载或摘录请注明出处: 防范体系,这种思路是符合创建安全城市必然要求的。在实践中,我们要继续建立严格的目标责任体系,以确保“三个绝对不能”、“四个绝对不允许”为目标,完善“一把手”负全责的岗位责任制、执行责任追究和督查等规章制度。按照监狱工作实现法制化、科学化、社会化的要求,切实做到依法治监、依法运行、依法监督,公正文明执法。继续创办劳教特色,积极探索符合“三性”的管理模式;采取教育、心理、社会、医学等科学方法,开展教育转化工作,深化职业技能培训,努力增强劳教人员解教后的工作能力;突出劳动生产和矫治习艺功能,提高教育挽救质量;努力研究解决长期沉淀的“×××”顽固分子和反弹人员的难点问题,创新工作方式和教育方法。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