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建立食品安全教育宣传体系建设 工商局建立食品安全教育宣传体系总结
在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中,教育宣传体系的作用不能小觑。宣传教育工作是在全社会营造食品安全氛围的基础,应当突出主题、注重实效,以提高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和认识水平。教育宣传体系应当包括:
1. 建立食品安全教育机构
教育机构分为专业培养和业余培训两类。国家可以在大专院校设立和扩大食品安全专业的本科、硕士和博士的教学点,培养食品安全人才。业余教育机构则专门向社会提供食品安全业务知识的培训,培训对象为广大食品从业人员,培训内容包括相关食品法律法规、各项规范的生产技能以及食品基础知识等,培训后经考试合格方能从事与食品有关的生产经营活动。业余教育机构所需部分经费可由政府补贴。
2. 通过各种方式开展食品法制宣传和安全教育
坚持通过固定的媒体向公众定时发布食品安全信息;扶持食品安全法制建设类电视节目和报刊专栏,加强舆论监督和宣传;开展全国范围内的"食品安全宣传周",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宣传食品安全法律知识、介绍食品安全典型案例、曝光不合格食品及其生产经营厂家;把食品安全常识列入中小学生的教育课时,开展食品卫生安全教育,引导学生不买街头无证照商贩出售的各类食品等等。
3. 对公众进行食品科普教育
我们不仅要注重宣传食品安全,也要注重宣传食品安全的科学常识。教育公众掌握简单的食品质量识别方法和正确的食品加工烹调方法;介绍食品营养知识; 让公众接受"食品安全不是绝对的"概念。例如,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并非如人们想像的那么可怕,转基因食品的发展历史较短,未经长期实践,完全排除其不安全性是不可取的,但同时,我国与国际接轨的立法能够保证那些经批准生产的转基因食品,食用起来是安全的。食品安全教育宣传工作同样要靠制度化和法制化来加以落实。
九、对策
食品安全危害性及其所导致的食源性疾病是当今社会的重要问题。只要食品行业内发生一起食品安全问题,就可能给整个行业带来巨大的危害。一些小食品企业掺杂、掺假,危害食品安全的行为往往会影响到行业内其他守法企业的声誉和经济利益,甚至有可能使整个行业遭到毁灭性打击,导致该行业在一段时间内一蹶不振。解决食品安全的有效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对食品安全危害性的全面认识从预防医学角度来讲,提高整个人群健康水平,预防潜在性疾病要比预防突发急性疾病更为重要。卫生监督工作中,应提高对食品安全危害性的全面认识,即他所带来的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毒害作用,对人体健康均构成同样威胁。在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计划里、文件中均要体现出来。卫生监督的具体实践中,更不可忽视,每一项具体工作都应以围绕防止突发的和潜在的食源性疾病为主题去开展。
2、面对基层强化理论为实践服务
食品安全的实验室研究及理论研究应面向区县级卫生监督机构,以可操作性为原则,让科研成果更好地为卫生监督第一线服务,以求实现“控制食品污染,减少食源性疾病,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发展”的总目标。
3、现场快速检测做到标准化、规范化
有利于及时、高效地开展食品安全防控工作,确实做到“防患于未然”。
4、依法处理抽见检结果
食品卫生监督抽检结果除了要及时向社会公布,还应对每一份不合格者依法进行处理,这样才能达到抽检(监测)目的。
5、增强行政执法责任意识,依法履行法定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