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子的整体功能,加强协调配合,实行联动和互动。一是形成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从县、区、乡镇党委、政府,一直到村党支部、村委会、企业,都要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层层分解,各负其责。二是构建横向到边的责任网络。各级各部门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实际,把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具体措施落实到负有安全生产责任的岗位和人头上去,具体落实到每一辆车、每一条船、每一个人,逐车、逐船、逐厂、逐个建设工地签订责任书,确保防汛、交通、矿山、消防、施工、旅游、学校等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安全。
(二)基础工作到位。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针对安全生产的新形势、新特点、新问题,重基层、打基础、强监管,健全制度,硬化措施,在安全防范和隐患治理上下功夫。一是完善制度。坚持完善安全监督员制度、安全警示制度、巡回检查制度,使各项安全制度成为经常性的行动和具体细致的工作措施,落实到安全生产的每一个环节,有效防止安全事故发生。二是抓住重点。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单位、重点隐患必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实施重点监管,严防死守,确保万无一失。三是搞好防范。定期组织深入细致的安全检查,确保安全隐患能及时发现,迅速处置,把安全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尤其是各建设工地、水上交通等,要做到随到随查,发现问题就地整改。
(三)安全投入到位。没有必要的投入,再多的措施都是空话。一是急需资金要到位。在安全上该花的钱一定要花,没有必要讨价还价,必要的资金需求要保证,绝不能痛小钱、酿大祸。二是技术手段要管用。要采用先进、有效的安全设备和技术手段,真正做到有效防范,决不能用一些陈旧的、简陋的东西来搪塞,部门把关不严或徇私舞弊的,坚决严肃追究。三是人力准备要到位。要督促各业主在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预防、救护的人力上保证到位,落实专人负责,加强专业培训,岗位和人员不能当摆设。四是预案设置要充分。要制定事故抢险预案,平常进行演练,做到在发生突发事故时能够应付自如,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
(四)检查督促到位。一是领导要亲临一线。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分线负责的原则,沉下去,定点包片,分片负责,亲自带队深入一线,检查和发现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落实隐患监控和整改责任制。尤其是对那些平时认为最安全的地方,不可走马观花、掉以轻心。二是要加大执法力度。要整合各执法队伍力量,实行综合执法,加强安
四、严肃安全纪律,不搞下不为例
要坚持安全生产“四不放过”的原则,逗硬落实“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