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无论是干部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都要把基础工作抓实抓好,为组织工作的创新与发展练好“内功”防止急功近利、舍本逐末。要把更多的心思用在基层,用更多的时间深入基层,将更大的功夫下在基层,毫不放松地抓好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夯实党的执政根基。
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做好组织工作。健全和落实六项机制上下功夫。必须结合实际。
一是健全和落实引导激励干部干事创业的机制。高扬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的主旋律。完善干部综合考核办法,大力倡导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的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坚持不懈地抓好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把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成效作为评价干部的基本依据,引导干部自觉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的政绩。不断优化领导班子结构,注重梯次配备,增强整体功能。抓好省委《关于加强各级党组织民主集中制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落实,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健全保障团结和谐的制度和机制。认真实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改进培训方式方法,提高干部队伍政治业务素质。
二是健全和落实基层党建工作常抓不懈的机制。建立部门党组(党委)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大力加强农村、企业、城市社区和“两新组织”党的建设,健全乡、县、市三级党委履行基层党建责任逐级述职制度。形成责任目标明确、考核方法科学、奖惩落实到位的党建工作责任体系。坚持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切实做好机关和学校、科研院所、文化团体等事业单位的党建工作,不断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适应改革发展对党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不断调整组织设置,健全组织体系,创新工作方式,增强服务功能,形成上级为下级党组织服务、党组织为党员服务、党组织和党员为群众服务的格局。
三是健全和落实牵头抓总、统筹人才工作的机制。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促进各类人才队伍协调发展。适应构建和谐的需要,树立和落实科学的人才观。抓好人才工作规划的落实。坚持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一起抓。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积极推进京津冀人才开发一体化战略,按照不求所在但求所用、不求所有但求所为的思路,主动做好引才引智工作,着力打造临港人才聚集区。大力倡导人人都可以成才观念,完善培养、引进和使用人才的政策措施,营造鼓励支持人才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实施“燕赵北部之光”人才支持工程,加强对扶贫开发重点县的人才支持。
四是健全和落实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机制。深入开展争创“五个好”基层党组织活动。定期表彰基层党建红旗单位和基层党组织书记标兵,按照抓两头、带中间的思路。大力培育、树立先进典型。尤其是选好配强农村党组织班子,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协调本领强的党支部书记队伍;下大力整顿转化农村后进党组织,摸清底数、制定计划、分年解决,从总体上较大幅度地减少后进党组织的比例。把农村党建工作与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党建工作资源向农村倾斜,帮助建好组织、育好人才、选好路子、订好制度,解决好创建活动中存在问题,推动创建活动深入开展。
五是健全和落实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机制。引导党员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建设沿海强省的实践中充分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抓好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坚定理想信念。着力解决农村党员年龄偏大、两新组织”中党员偏少的问题,改善党员队伍结构,增强党员队伍的活力。加强和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