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
八)建立农村社会化服务新机制。不减政府责任、不减政府投入”原则。重点健全“三个服务体系”打造“一条绿色通道”按照“减人、减事。围绕向农民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
一是健全农业科技培训与应用推广体系。建立县、乡镇、村三级培训网络;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二是健全农业产业化信用服务体系。完善政府信用担保机制,三个服务体系”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努力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双带”对象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三是健全农产品市场营销体系。重点围绕大市场,兴办大加工,促进大流通,大力加强农村经纪人队伍、专业批发市场、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建设。
探索建立乡村、村为民服务代理中心(室)为广大农民提供证件办理、信息咨询、技术服务、劳务指导、计生服务、司法维权等全方位服务。一条“绿色通道”即绿色服务通道。
九)建立农村社会保障新机制。努力构建资金筹措多元化、发放手段社会化、低标准、宽覆盖的乡村社会保障新框架。继续完善农村五保户、特困户等弱势群体救助制度;加快建立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深化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改革。完善农村独生子女户和两女户养老保障制度;认真落实各项优抚政策,进一步加大财政预算投入。完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逐步提高优抚标准;积极开展面向农村各类救助对象的住房、教育、灾害、就业培训等其他救助活动,不断拓宽救助领域。
十)建立农村公共安全新机制。重点建立“三大安全保障机制”即一是农民人身财产安全保障机制。重点建好防火、巡逻两支队伍。定期对农村窑厂、小锅炉、易燃易爆等行业进行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健全农业生产疫情防控网络,围绕提升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的预防和处置能力。担负起农村森林防火与夜间巡逻看护任务;二是农村安全生产保障机制。重点建好一支安全生产监督队伍。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和动植物防疫工作;三是非农村公共卫生保障机制。加强“三统四管一救助”统一区域规划、统一功能定位、统一网络建设,管人员总编和资格准入、管经费、管资产、管市场,实行大病统筹救助)体系建设,健全农村初级卫生保健体系、重大疫情疾病预防和控制体系,加强对农村常见病、多发病、流行病的有效监控;强化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确保群众消费安全。
三、方法步骤
第一阶段为宣传动员、统一思想阶段。制定改革具体实施方案和改革措施。组建农村综合改革组织领导机构,综改办要大力宣传实施农村综合改革的重大意义。召开专门会议宣传动员。制定、报批实施方案。抽调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人员,成立农村综合改革督查工作组,进行业务学习和培训,统一思想,明确工作方向和目标。
第二阶段为调查摸底、核实情况阶段。各工作组分赴各乡镇开展摸底调查工作。造册登记;对乡村账务、债权债务等情况进行分类造册登记;对其他特殊情况区别情况登记说明,年摸底调查的基础上。重点对乡镇机构设置、供养人员的基本情况、教育资源配置、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等情况分类逐项清理清查。要通过扎实认真的摸底调查,弄清乡镇所有经济活动的往来关系,研究提出具体解决的对策建议,提交县政府会议讨论后决定处理意见。
第三阶段为处理问题阶段。掌握情况的基础上。尤其是债权债务一定要做到权属清晰,各工作组在认真摸底调查。对各乡镇的具体问题进行分类处理。责任明确,该清偿的清偿,该化解的化解,该划转的按规定归并划转,为农村综合改革全面运行扫清障碍。
第四阶段为健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