虑乡镇内设机构。确保5年内乡镇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一、二、三类乡镇,严格控制乡镇领导职数。从严核定和从紧控制乡镇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领导职数分别配备987名,机关编制核定不突破262219名,事业编制不超过464238名控制数。
乡镇直属事业单位编制和领导职数由县编委另行核定。
4人员分流。积极探索多种分流方式。多渠道妥善做好乡镇分流人员的安置工作,严格定编定岗的基础上。采取提前退休、提前离岗、学习培训、下派任职、领办创办企业、自谋发展等途径。确保人员分流、机构改革措施全面得到落实。
5行政区划调整。进一步理顺、完善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村组撤并。确保农村基层政权组织正常运转。乡村撤并在完成撤乡并村的基础上。妥善处理撤并乡镇遗留问题和债务。
二)以落实经费保障机制为重点。加快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以县为主。着力构建以县为主、财政分级投入、经费稳定增长、教学质量明显提高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保障有力”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县域教育事业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1建立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机制。乡镇教委撤消后。为教育事业单位。主要职能是县教育局领导下,全面管理和指导本乡镇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2明确教育工作职责。保证教育事业费的法定增长;安排学校公用经费、校舍建设项目和危房改造资金;治理乱收费;支持、监督、指导教育教学工作。维护学校的教学秩序。县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负责制定全县学校的发展规划、建设和管理制度;负责抓好教师队伍建设。组织适龄少年儿童按时入学。
3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统筹安排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按照省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有关精神。管好用好义务教育经费、上级转移支付和教育专项资金。新增教育经费应主要用于农村义务教育,确保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贫困家庭学生都能上得起学,都能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促进教育公平。
4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积极筹措落实项目配套资金。不断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进一步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建立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大力争取中小学校危房改造和寄宿制学校建设等教育项目。切实加强中小学校舍建设。对外加强联系,大力倡导捐资办学,积极吸纳、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办学,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协调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5优化教师队伍建设。总编制不变的情况下。适时调整乡镇中小学校教职工编制,加强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严格按照省颁标准核定分配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根据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形成总编控制、动态管理、以编定岗、以岗定人、以人定工资的机制。县级教育主管部门要依法履行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管理职能,继续实行教职工聘任制,逐步推行中小学校长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全面实行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坚持凡进必考,对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要及时分流和调整出教师队伍。积极推行以教师全员聘任制度为核心的四制改革”坚决清理临时和长期外借的教学人员及勤杂人员,限期清退中小学临时代课教师。对城镇教师对口支援农村教育实行专项补助,形成利益导向机制,促进城乡教师交流。加强教师培训工作,注重本校培训,充分依靠现代远程教育系统的资源共享优势,大力实施名师工程,稳步提升现有教师的专业素质与能力。
6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全县已划转合并中小学25所。这次改革中。自觉适应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目前。要在妥善做好撤并善后工作的同时。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