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调整完善农村生产关系为主线。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逐步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政府保障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和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消除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确保乡镇机构、人员编制只减不增,确保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二、改革内容
具体包括十个方面内容。这次农村综合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县乡财政管理体制三大改革等。
一)以转变职能为重点。积极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和权责一致、因地制宜、依法行政的原则。合理设置政府机构,进一步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精简领导职数和工作人员,整合乡镇直属事业站所,推进乡镇直属事业单位转换机制,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具体改革从四个方面入手:
1机构设置。按照经营性职能和公益性职能分开的原则。按照事权、财权和人权相统一的原则,整合乡镇事业站所。大力推进乡镇事业单位改革。理顺条块关系,精减、调整乡镇“七所八站”设置,完善和加强乡镇社会化服务体系,今后乡镇不再设立自收自支事业单位。
①党政机构
一、二、三类乡镇均设党政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挂劳务工作站牌子)社会事务办公室、计划生育办公室和人民武装部。
②事业机构
整合单位职能。向综合性跨乡镇跨地域设置方向发展。事业机构按照公益性和经营性分开的原则。调整“七所八站”设置布局。
党政机构职能:
乡镇党委、政府要把工作重点从直接抓生产经营、催种催收等具体事务。切实转变工作重点和工作方式。其主要职能定位如下:转到对农户和经营主体进行示范引导、提供政策服务和营造发展环境上来。
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执行上级党委、政府的决定;执行乡镇党员代表大会(党员大会)和人民代表大会决议。
②建立健全农村市场经济体系。引导农民进行科学化、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提速发展。
③加快城镇化建设和项目建设。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就业。积极发展乡村工业和第三产业。
④负责农村社会管理。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⑤负责为农村、农业、农民的公共服务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农村社会公共事业和集体公益事业。
⑥加强基层政权建设。
事业单位职能:
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强化服务体系,乡镇事业单位不再承担行政管理和执法职能。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彻底克服事业单位功能行政化现象。其主要职能定位如下:
①围绕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组织开展科普知识宣传、信息咨询、实用技术培训及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优质服务。
②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艺术、体育活动。传播科学、技术、文化知识。
③围绕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开展乡村计划生育、生殖保健、优生优育知识宣传、教育、咨询和节育措施具体落实工作。
④负责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培训、输转工作。
⑤其他社会化服务工作。
3人员编制。综合考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