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资料造册登记,按照《省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规定。一式两份,一份乡政府存档,一份领导小组办公室存档。做到规范立卷,完整归档,确保草原承包档案资料的真实、完整和安全。
第三阶段:总结验收
1乡镇自查。乡镇按照确权到户率、勘界准确率、发证率、纠纷调处率、建档合格率和群众满意率均达到100%要求进行自查自验,完成主体任务后。将自查结果上报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领导小组,并提交申请县级验收的报告。
2全县核查。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领导小组组成验收小组,乡镇自查自验的基础上。对各乡镇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工作进行核查,并向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工作领导小组提交专题报告。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构。为认真落实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负责全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的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畜牧兽医局,由畜牧兽医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县畜牧中心副主任负责资料收集汇总、信息联络上报。各乡镇政府也要成立以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乡村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的草原政策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全面负责本乡镇补助奖励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服务和政策落实工作。
2明确职责。形成工作合力。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紧密配合,形成合力,推动全县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取得实效。各乡镇负责制定本乡镇实施方案和承包方案、勘界确权、承包到户及合同签订,并对本乡镇承包到户的天然草原按1:5万比例尺全面转绘上图,同时用gps进行四至界限定位,录入数据库进行数字化管理。农牧局、畜牧局具体负责全县草原资源的调查、普查和草业技术的推广服务,依法实施草地资源保护及动态监测等草原管理,查处破坏草场的各类重大案件,维护草畜平衡,并做好草原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林业局负责通边、石桥和桃木山三个林场10.92万亩天然草场的勘界确权、承包到户、合同签订和gps四至界限定位,录入数据库数字化管理,并配合畜牧局做好18个乡镇6.2655万亩天然草原的gps四至界限定位和全县17.18554万亩天然草场1:20万比例尺转绘上图工作。财政局要按照国家补助标准,制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拨付程序和发放形式,明确补助标准、补助对象、补助方式、补助期限等,准确核算补助资金,确保将补助资金及时足额兑现给草原承包户。监察局、审计局负责补助资金的监督管理工作,保证补助资金专款专用,足额到户。
3加强制度建设。落实管理措施。一是制定草原植物管理办法。全面落实辖区封山禁牧规定,对违反禁牧规定的依法进行严肃处理。二是制定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机政策的绩效考核制度。从禁牧制度的落实、补助资金管理、监督管理到位、后续产业培育等多方面建立考核制度,量化指标,保证目标任务及资金落实到位,确保顺利实施。三是制定落实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机制政策的公示制定。对补助内容、补助标准、补助对象等进行公示,做到公正、公开、透明,并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建立完善相关图、表、卡、册、证,做到详实准确。
4加强宣传。造良好氛围。宣传、文广部门要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大力宣传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机制政策,积极弘扬种草、护草、爱草的绿色文化,使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切实提高全社会的草原生态保护意识,增强群众保护建设草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