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园管理战役,全面落实幼园“一年定杆、二年重剪、三年全拉严管、四年挂果、五年丰产、合理间作”和挂果园“树形改良、配方施肥、保肥节水、综合防治、单果管理”的提质增效技术,大力推广起垄沟灌覆膜肥水偶合、果园覆膜压砂种草、树穴注水等实用技术,下功夫巩固一类园、提升二类园、消灭三类园,全市每年落实提质增效面积50万亩以上,70%的幼园和80%的挂果园全面实行了标准化生产。县、乡两级建立了行政技术承包责任制,县级领导每人抓一个万亩乡镇,乡镇领导每人抓一个千亩村,业务部门每个技术干部抓一个万元园,每个示范点有一套管理办法,有一名领导负责,有一名技术干部指导,挂牌示范,重点突破,创建丰产园23万亩,万元园5万亩,建成了一批市级示范基地、县级样板园、乡村示范点。积极争取国际国内专业机构的质量认证,取得了全国绿色食品、中国良好农业规范、全球良好农业操作规范和出口基地67万亩的认证。在果农培训上。市上成立了果树技术服务专家组,制定技术培训方案,巡回县区诊断把脉、提供良方,开展现地培训指导。县区采取专题讲座、现场练兵和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途径,每年培训果农10万人(次)以上,持证农民技术员达到4500多名,果品重点乡镇基本达到每户有1名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现代果农。在服务体系建设上。市上组建了果业开发办公室,建成了果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金果信息中心。县区整合加强了果业技术力量,在、两个果品大县,分别建立了国家现代苹果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和市级气象预测预报站。果品重点乡镇成立了果树工作站,形成了市、县、乡三级果业科技服务网络,全市有500多名果业技术人员和7000多名农民技术骨干常年从事果业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通过全面落实标准化生产技术措施,果园管理水平大幅提升,优果率达到61%,商品率达到98%以上,苹果产地价连续五年高于全国其它产区。
四、狠抓产业升级,延伸产业链条,想方设法地“推”
建办龙头企业是果产业深度开发的必由之路。随着基地规模的不断扩张,我们坚持以工业化思维谋划果产业,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狠抓果产业深度开发。采取制定优惠政策,积极招商引资,吸纳民间资本等多种途径,大办龙头企业,拉长加粗产业链条,不断增加果品附加值,为农民创造了更多参与分配机会。市上于年组建了金果集团,拥有7家成员企业及4个果业协会,注册资本3010万元,为果品生产加工出口起到了引领作用。目前,全市建办各类涉果企业(公司)200多家,其中果汁、果酒、果醋、果仁等加工企业8家,年加工果品20多万吨;果袋、纸箱、发泡网等关联企业14家;果品营销企业170多家,有11家企业拥有自营出口权。全市机械制冷贮藏量达到16.4万吨,自然通风贮藏库1900多孔,储藏量近20万吨,总储藏量占果品总产量的50%。拥有果品分级、清洗生产线4条,年处理商品果5万吨。年,“金果”直接出口欧洲、南美洲和东南亚,鲜果直接出口7500多吨,创汇545万美元,苦杏仁出口1051吨,创汇309万美元,两项合计出口创汇854万美元,占全市出口创汇总额的81%,果汁出口货值232万美元。全市年果品贮藏、加工、营销、运输等关联企业产值3亿多元,就地转化农村劳动力1.8万人。果业协会及经济合作组织达到195个,登记在册的果品营销经纪人1409名,年中介收入1300万元以上。今年,计划投资8000万元,已开工兴建9个果品气调库、3条商品化处理生产线、1个果品交易市场和金果加工出口中心。在全市基本形成了“产、加、销、贮、运、服”一体化经营格局。
五、实施品牌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