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电视台、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和“市政府网站”开辟专栏、专题等,广泛宣传和普及应急管理常识。
2、编辑出版科普读物和音像制品。广泛收集有关资料,分类整理有关应急知识,分步编辑出版科普读物及音像制品,拍摄公益广告和应急知识短片,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中刊登和播出,并在公众场所进行广泛宣传。
3、开展公共安全知识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校园等活动。编印发放公共安全手册,制作张贴宣传海报、发布公益广告,在社区、高危行业、建筑群和车站、商场、宾馆等公共场所设置应急标识。同时把应急管理进农村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宣传和普及应急知识,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村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三)加大典型案例宣传力度。
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对各县(区)、各有关部门编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完善应急机制、体制和法制工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以及在应急处置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宣传报道。同时,宣传群众参与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和自救、互救的成功典型。
(四)开展专题宣传活动。
1、举办论坛、讲座等活动。通过举办论坛、讲座、科普展览和专题文艺晚会等多种形式,从不同角度加大应急管理工作研讨、交流和宣传力度。
2、宣传普及应急管理法律法规知识。结合普法、依法行政等宣传活动,宣传普及有关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知识。
3、开展节假日公共安全宣传活动。充分利用春节、“五一”、国庆长假期间人流集中的特点,在车站、集市等人员密集场所,制作和摆放重大交通事故、火灾事故、卫生防病、安全生产事故图片展板,教育群众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4、开展公共安全主题宣传活动。在每年举办的“全国科普活动周”、“全国安全生产月”、“全国消防日”、“全国法制宣传日”、“世界气象日”、“国际减灾日”、“世界卫生日”等活动期间,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声势浩大的公共安全主题宣传活动,使社区、乡村基层群众了解公共安全知识。
5、结合政府应急能力建设规划进行宣传。结合我市“”规划中政府应急能力建设内容和我市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中的公共安全专题等内容,宣传提高政府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以及加强公共安全科技研究对提高政府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的重要作用。
(五)有针对性地开展公共安全教育培训。
1、开展公共安全知识普及教育。将公共安全知识纳入大、中、小及幼儿园相关教育宣传教材,并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加强中小学校长、教师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培训。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对基层单位进行普及教育。
2、加强公务员培训。制订培训计划,对各级领导干部和各县(区)政府、市直有关部门、中省驻平单位的应急管理机构负责人、新闻发言人和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3、开展志愿者培训。
4、加强职业培训。采取办班培训和岗位培训相结合的办法,对高危行业的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培训,并加强对农民工的安全教育培训。
(六)加大县(区)应急科普宣教工作力度。
各县(区)政府要结合实际,组织编写和发放公共安全知识手册,制作宣传海报,拍摄公益广告和应急知识短片,在主要公共场所设立宣传栏,摆放展板,悬挂标语,发放宣传提纲,加大应急科普宣传力度,努力提高应急科普知识的覆盖面和针对性。
四、工作要求
(一)要高度重视。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