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设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点面结合、分步推进。
坚持改善生态与促进经济发展相结合。
坚持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与争取国家支持相结合。
坚持依法防治,切实保护治理者的合法权益。
坚持科技兴林。
二)目标任务
1全年新增人工造林5万亩,其中防风固沙林4万亩,农田防护林1万亩(含红枣0.3万亩)
2完成退耕还林荒沙滩地配套造林2万亩,抓好历年退耕还林补植补造;
3通道绿化50公里
4义务压沙3.5万亩;
5封沙育林(草)新封13万亩,管护国家重点公益林102.4万亩;
6抓好林业示范园区建设,实现林草植被资源增加,生态状况进一步改善,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目标。
二、重点建设项目
一)常规压沙造林
1义务压沙:就近组织安排、确保压沙质量的前提下,以青土湖、重兴东沙窝、龙王庙、老虎口、泉山西线等风沙口治理为主,以各乡镇辖区干线公路沿线及农区边缘流沙治理为辅,采取群众性义务压沙和各乡镇分散组织群众义务压沙相结合的形式,压设双眉式网格状麦草沙障机械固沙,压沙面积3.5万亩。
2防风固沙林营造:依托三北工程防沙治沙项目和省列县防风治沙专项治理项目,集中连片,突出规模,营造防风固沙林3.5万亩。
①重点风沙口治理:以青土湖、重兴东沙窝、龙王庙等已实施压沙区域为主,由国营林业单位组织实施,营造防风固沙林3万亩,其中:青土湖1.7万亩,重兴东沙窝0.7万亩、龙王庙0.6万亩。
②干线公路沿线及农区边缘流沙治理:以干线公路沿线及农区边缘流沙治理为主,由各乡镇组织实施,每个乡镇至少确定一处连片面积202亩以上的防风固沙林示范点,以点带面,完成防风固沙林营造0.5万亩。
3封沙育林(草)以青土湖等生态环境脆弱区域为重点,划定禁牧封育区,采取机械围栏、人工管护等措施封沙育林(草)13万亩,借助植物自然繁生能力,增强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促进天然林草植被的自然恢复。
4国家重点公益林管护:按照国家重点公益林管护办法和县公益林管理制度规定,配备专职护林人员,通过建章立制、深入宣传发动、设置铁丝围栏及人工巡护等措施,落实各项管护责任;同时对重点区域采取人工补植、补播措施进行强化抚育,全面完成已纳入国家补偿范围的重点公益林管护任务,管护面积102.4万亩。
5农田防护林网建设:坚持渠、路、林、田、宅、棚“六配套”原则,以田间道路、干支斗渠为主建设农田林网主林带,以农毛渠系及地埂为主建设农田林网副林带,以新建林网为主,以配套完善和更新现有的农田林网为补充,由各乡镇组织实施,完成农田防护林营造0.7万亩,其中红枣林网0.3万亩。
①干线公路沿线林网配置:对干线公路沿线502米范围内耕地,主林带栽植乔木,树种以新疆杨、二白杨为主;副林带栽植红枣,树种以河南灰枣、小枣、圆枣等为主;选择适宜区域发展枣粮间作。
②内部农田林网配套:各乡镇根据实际,至少确定一处控制面积1020亩以上、折合面积102亩以上的农田防护林示范点,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环河片、坝区片、泉山片等水土条件较好的乡镇,重点完成现有林网补植更新,主林带以新疆杨、二白杨为主,副林带全部栽植红枣,并选择适宜区域进行枣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