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内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同时,鼓励和引导农村劳动力向沿海发达省份和市县流动,外出务工,增加工资性收入。三是加大农户小额贷款财政贴息力度,鼓励农民自主创业。积极引导农民以土地、劳动力等入股合作开发,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四是引导和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发展。对同一经营类型的合作社进行资源整合,形成联合社协会,逐步引导和推动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管理。
7.乡村生态文化旅游工程。要把发展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农业作为我市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和文化优势,挖掘文化底蕴,突出感恩文化、黄花梨文化、黎族“三月三”文化、热带森林生态文化、热带现代农业文化等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元素,打造西岸乡村休闲旅游首选地。首先,做大做强东方独有的两大文化旅游项目。一是以首届中国·东方黄花梨文化节成功举办为契机,进一步整合和提升感恩文化、黄花梨文化旅游产业。二是加快启动“黎族‘三月三’文化游“专线,以大田黎族“三月三”风情小镇建设为载体,吸引旅客到大田、东河、天安、江边等乡镇体验几千年来所形成的习俗,吃山兰饭、鱼茶,跳打柴舞、观黎家船形屋等,将风土人情、风俗习情、民间绝艺等文化亮点带起来,将本地知名人文元素融入其中。年,两大文化旅游项目要取得新的突破,争取成为知名的西部文化旅游区。其次,精心谋划发展农业观光旅游项目。一是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项目。着重提升市区的两河、两湖以及大广坝水库自然风景区、天安小桂林自然风景区、大田坡鹿自然风景区、中沙瀑布自然风景区的品质和吸引力。二是在感恩平原开发农业生态观光旅游项目。通过精心规划和建设,争取在板桥镇香蕉主产区、感城镇冬季瓜菜主产区、新龙镇芒果主产区、八所镇的东方湖、四更镇的黑脸琵鹭保护区各建设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独具特色的热带现代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区。三是结合旅游项目建设,以发展农家乐为重点,力争年底以前打造一批具有地方风情的农家乐。
8.农业公共服务工程。以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质量监管和动植物疫病防控三大体系为重点,全面加强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各乡镇要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推动科技进村入户,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提升我市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竞争能力。积极推动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成为科技型的龙头企业,提高我市农业龙头企业的科技竞争力。加强农业行政执法,强化农产品生产的全程质量监控,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立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开展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试点工作和瓜菜田头监管3g系统试点工作。年建立起市质检中心,每个乡镇都建设农产品检测站、村级田头地块检测点,力争农产品100%凭证出岛。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大力开展农产品品牌建设,通过标准化生产,发展更多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产品,注册更多的农产品商标,争创一批国家级、省级特色农业名牌产品,不断提高我市农产品的竞争力。加快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健全疫情、防治、检疫、监督、调度指挥系统和疫情报告、预警、应急处置机制,确保不发生重大动植物疫情。
9.农村民生改善工程。一是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实施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机制,力争东方中学升格为西部高等职业教育学院。年,完成全市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建设10个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新建第二所思源实验学校,完成农村中小学厕所改造、校安工程和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任务。到年,学前一年、三年毛入园率分别达85%和60%,九年义务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