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人、企业法人和社团法人发起的小额信贷组织,发展“公司+农户”合作经营中的“双向信贷”模式。四是发展农户小额信贷保险,探索“信贷+保险”金融新服务、新产品防范和分散涉农信贷风险。五是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林权证等抵押贷款机制。
3.涉农保险体制改革。围绕降低农业产业风险,大力推进政策性改革。一是鼓励和引导商业保险机构大力发展涉农保险产品,为“三农”提供各种有效保障。二是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把政策性涉农保险作为公共财政强农惠农的重要体现。围绕扩大保险覆盖面、提升保障质量。积极探索新机制,把涉农保险和其它扶贫政策、优惠政策等强农惠农政策捆绑起来,将政策性涉农保险变为有条件的强制保险。三是规范并简化理赔手续、提高赔付标准,巩固和提升农民农作物种植保险、住房统保等工作,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内部的互相保险工作。
4.镇村干部激励机制改革。可先行试点,条件成熟后逐步推开。一是推行强镇扩权机制改革,给予乡镇“财政保障、职权保障、人事保障”三大保障机制。扩大乡镇应有的社会管理事权,适当把市直机关部门的部分职权下放给乡镇。扩大乡镇应有的财权,规范资金下拨方式,扶持资金统一拨到乡镇政府,由部门负责监管,乡镇政府直拨扶持对象,树立乡镇权威。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拨任用工作条例》,扩大乡镇应有的人事权,使乡镇党委对配备乡镇班子副职有推荐权,调整个别乡镇班子成员有建议权,乡镇干部工作问责有处理权,提高干部整体素质。二是设立市级机关公务员的职位空缺主要从乡镇公务员中遴选制度。把一批在乡镇工作中想干事、干成事、有实绩的公务员遴选到市级机关工作,以激发乡镇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三是建立关爱农村基层干部激励机制。设立农村人才流动站,加大农村人才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积极实行从优秀村干部中选拨乡镇领导干部制度。将事业单位的公开招聘定向分配名额到村干部。四是加快建立城乡公共财政一体化,提高乡镇干部的工作津贴和村两委干部工资,以鼓励镇村干部安心基层工作。
5.生态补偿机制改革。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探索建立林业生态补偿机制,年以江边乡为试点,然后逐步铺开。
(二)实施十大工程。
1.农田水利建设工程。一是抓住国家大兴水利建设的重大机遇,加快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确保年全面完成8宗小(一)型和8宗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任务,到年全部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二是以中小河流整治为重点,开展城乡水系治理。力争年完成实施罗带河、北黎河、感恩河、通天河、昌化江出海口段整治工程和“两湖”(东湖、西湖)工程。同时,做好水流域综合治理,打造良好的城乡水生态环境。三是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到年全面解决全市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四是抓好农田综合治理,实施节水灌溉,力争在年底前全市有效灌溉面积40%达到节水灌溉标准。五是推进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农村水利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
2.热带现代农业园区工程。一是加快以感恩平原百万亩热带现代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为重点,力争进入省“十二五”规划盘子,将感恩平原建设成为最大的冬季瓜菜标准化生产基地,香蕉标准化生产基地,花卉、制种等高端产业基地,休闲、观光农业等热带现代农业示范区。力争到年实现感恩平原所在乡镇建成2个以上的特色农业标准化示范园。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争取与发达地区有实力的企业共享共建,引进实力雄厚、经验丰富的农产业深加工企业,力争到年,把东方热带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成为东方热带现代农业的示范窗口。在2—3个乡镇建成一批集农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