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需要,提高我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创建规范化和标准化学校,根据《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的要求,结合我市的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应我市经济发展对教育的需求和教育体制改革发展的新形势,统筹整合全市教育人才和资产,合理调整中小学布局,有步骤地扩大办学规模,建设标准化学校。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全面提高我市教育投资效益和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持续、健康发展。
二、学校布局调整原则
1.坚持统筹规划。全市基础教育中小学布局规划纳入城乡总体规划,根据今后5-10年及更长时期的人口流动及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按照教育发展规律和国家规定的学校建设要求和标准,科学布点,提高教育投资效益,避免重复建设和投资浪费。
2.坚持分步实施。学校布局调整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成熟一批调整一批,分清轻重缓急,突出重点。既要结合目前实际,又要兼顾长远利益,着目未来,切实巩固提高义务教育的普及率。
3.坚持先建后撤。在符合集镇及新农村规划的原则下,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项目尽可能在现有学校特别是条件较好学校的基础上扩建,不搞大拆大建。凡撤并的学校先必须考虑学生学习场所是否已具备条件。
三、学校布局调整目标要求
1.初中布局调整。继续实施农村初中校舍改造规则,积极创造条件实行寄宿制。通过调整,使多数农村初中达到12个班以上,每班学额50人,在校学生600人以上的规模。除地理环境较为特殊的区域外,原则上不办九年一贯制学校。不足200名学生的初中原则上予以撤并到就近其他初中就读。
2.小学布局调整。加快乡镇中心学校标准化和寄宿制建设。有计划地撤并一批规模小、条件差学校。不足100人的小学改为教学点,三年级以上学生并入乡镇中心学校就读。
四、学校布局调整时间
从现在起,用3年时间(即年—年),通过调整中小学布局,扩大学校办学规模实现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投资效益的教育教学质量,具体分年度实施。
(一)年学校布局调整。
1.八所镇。在居龙小学基础上改扩建为东方市第二思源实验学校。
2.四更镇。撤销四南小学,改扩建为四更镇中心幼儿园,四南小学的学生按年级应相的拼入四更小学就读。
3.新龙镇。撤销新龙右小学改扩建新龙镇中心幼儿园。龙右小学的学生并入龙卧小学就读。
4.感城镇。撤销感城二小改扩建为感城镇中心幼儿园。感城二小的学生并入感城中心校就读。
5.板桥镇。撤销利章小学改扩建为板桥镇中心幼儿园。利章小学的学生并入板桥中心学校就读。
6.大田镇。在原抱板中学建设大田镇中心幼儿园。
(二)2012年学校布局调整
1.撤销港务局中学小学部并入市三小。
2.思源实验学校改建为完全高中,主要招收少数民族学生。
3.撤销天安中学改扩建天安乡中心幼儿园,天安中学的学生整体按年级相应并入东方市第二思源实验学校就读。
4.撤销红泉农场中心校初中部、华侨农场中心校初中部、公爱农场中心校初中部。三所学校的初中学生并入东方市第二思源实验学校就读。
5.建设村级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