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活动方案 >> 工作方案 >> 正文
政府园林县城创建方案

段进行:
    第一阶段:组织启动阶段(2007年3月—2007年5月)。成立“双创”组织机构,配齐工作人员,召开创建工作动员大会,全面启动 “双创”工作。
    第二阶段:宣传动员和落实任务阶段。(2007年6月—2007年7月)学习借鉴先进市、县经验,积极搞好调研,广泛征求各相关部门意见,结合实际,制定创建工作总体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周密部署,按部门职责细化分解任务,层层落实责任、扛死肩。根据“双创”工作目标任务与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全方位开展宣传活动,形成全民动员、全民参与的良好舆论氛围,通力协作,会同相关部门完成对各建设项目的论证、设计与审批。
    第三阶段:实施达标阶段(2007年8月—2008年12月)。依照实施方案和创建标准,集中时间、人力、财力,突出工作重点,全面推进,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全面完成总体目标任务。
    第四阶段:自查和验收阶段(2009年1月——2009年10月)。按各部门承担的职责任务,县创建领导小组和创建指挥部对照标准进行模拟检查和效果评估,广泛听取各方反馈意见和建议,发现问题及时进行集中整改,巩固提高创建成果,全面做好省上考核验收各项准备工作,迎接考核验收。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夯实责任
    为扎实有效地开展创建活动,县上成立了“双创”工作领导小组,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执行组长,设立“双创”工作指挥部,常务副县长任总指挥,下设“双创”办公室,并从各单位抽调了18名工作人员集中办公,负责全县创建工作的组织协调、宣传动员、监督检查。各相关部门和单位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建立新的工作机制,把“双创”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指定专人负责。制定 “双创”工作实施方案,将“双创” 指标分解落实到相关责任部门和单位,与各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健全目标责任考核机制,细化各项工作任务,明确职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
   〈二〉统筹推进,形成合力
    今后一段时期,要把“双创”工作同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同工作、生产、生活、社会秩序专项整治活动结合起来,同本部门、本单位的日常工作结合起来,同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结合起来,科学谋划、统筹安排、扎实推进。对创建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各有关部门、单位要积极配合,形成齐抓共管抓“双创”的整体合力和强劲势头。
   〈三〉广泛宣传,全民参与
   “双创”工作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也是一场新的群众运动,需要动员社会力量,发动全民参与。各乡镇、各部门单位要迅速行动,层层召开会议,造势鼓劲,要充分发挥社区作用,通过文艺活动、图片展览、知识竞赛、张贴标语、宣传栏等形式,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靖边报、县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要设立“双创”专栏,制作专题节目,宣传先进典型,报道先进事迹,曝光反面典型,制定印发《靖边“双创”知识宣传手册》,做到人手一册。县城主街道,沿街各大标志性建筑物、公共场所、各窗口单位等都要悬挂设置一定数量的“双创”公益广告和宣传标语,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宣传,使全县上下形成一种共识,营造强大的创建舆论氛围和良好的工作环境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环保局污水处理项目方案
       体育事业局农家书屋建设方案
       农业局水稻病虫防治方案
       就业局全民创业方案
       民政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
       粮食局作风教育实施方案
       校长个人整改方案
       旅游协会开展创先争优实施方案
       领导干部创先争优活动开展实施方…
       村组织开展创先争优实施方案
     
    县委书记纪念五四运动86周年暨历…
    幼儿园教学争先创优总结
    保密论文样基层单位保密
    市委领导在食药监督会的发言
    法院学习贯彻实施纲要和若干意见…
    运用高尚魅力创建优秀的业绩
    如何对待反调
    县集中整治校园周边文化环境情况…
    学雷锋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讲话
    推动金融企业服务经济发展务虚会
    园林站管理办法
    争创省级园林城区实施意见
    试论政府秘书整体性人才资源
    把依法行政观念贯穿于整个政
    园林局创建森林城市实施方案
    镇政府创业服务年活动方案
    县政府开展创业服务年实施方
    地方各级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
    市政府争先创优总结
    政府领导为民办实事的个人材
    工作方案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