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活动方案 >> 工作方案 >> 正文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案

显著,并有创新、有特色、有亮点,能够代表全校基层党建的先进水平。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在保障发展、服务师生、促进和谐方面成效明显。党总支目标责任完成得好,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工作有明显提升。

5、师生反映好。党组织的各项工作符合师生意愿,工作实绩得到群众公认。党员干部勤政开廉政,心系师生,决策民主,作风正派,党群、干群关系融洽,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得到加强。我系部党支部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要把重点放在“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和“工作业绩好”上,并在这三个方面努力取得实际效果。

(二)人人争当优秀共产党员

要求认真履行党章规定的各项任务,努力做到“五个率先”:

1、率先学习,争做政治学习、业务学习的先锋。积极参加党内的政治理论学习,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真正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认真学习研读专业知识,以及新知识新技能,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努力成为本专业的专家学者。

2、率先奉献,争做爱岗敬业的先锋。把爱与责任贯穿在教书育人之中,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危机感,在平凡的岗位上争创不平凡的业绩。学生党员要有比非学生党员更高的追求,更高的标准,更高的素质,在“创先争优”中,展现风采,成为广大同学学习的标杆。

3、率先服务,争做全心全意为师生做实事办好事的先锋。要牢记共产党员的宗旨,把师生的利益放在心中,积极热情地为师生解决实际困难,忧师生之忧,诚心诚意做师生的贴心人。学生党员要在学风建设、志愿服务、义务劳动、宿舍文化、考试纪律、公共道德、文明教养等方面有出色表现。

4、率先守法,争做高素质的先锋。要模范执行党组织的各项决议,严格遵守党内行为准则和 国家的法律法规,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5、率先垂范,争做一身正气公道正派的先锋。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牢固树立正确的荣辱观,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勇于同不良风气、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

四、“创先争优”活动的目标任务

(一)以创建“五好”先进党总支(支部)、争当“五带头”优秀共产党员为目标,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系部安全稳定,实现和谐发展;提高系部的社会美誉度,实现内涵发展;搭建大学生就业平台,实现法学系•马列部的特色发展。

(二)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高素质的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队伍,调整完善党支部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增强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带动工会、共青团和学生会做好各项工作。

(三)推动科学发展,党总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党员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师生员工出色完成各项任务。

(四)实现和谐发展,维护安全稳定,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要及时了解师生员工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做好引导工作,倡导良好风气,及时排查化解各种矛盾,解决问题,维护师生利益。尊重师生员工,依靠师生员工,关心师生员工,帮助师生员工,全体党员要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为师生员工做好服务。

五、“创先争优”活动的安排

根据学校党委的统一部署,此次活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六月开始,着重围绕庆祝建党九十周年开展活动,掀起“创先争优”的高潮。2011年“七一”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机电及自动化工程系创先争优实施…
       工程管理系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案
       环境与设备工程系创先争优活动方…
       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实施方案
       水利局环境卫生整治方案
       粮食局粮食库存检查方案
       领导班子建设实施方案
       交通服务活动实施方案
       城区供水方案
       工矿企业节能减排方案
     
    乡镇党委办公室总结
    主席在政协闭幕大会上的讲话
    公司七一歌咏比赛主持词
    医院卫生院科级干部竞争上岗动员…
    扇面教学设计
    网络市场环境调研汇报
    保险基金自查汇报
    邮政营业暑假实践总结
    妇女干部革命老区考察总汇
    反腐倡廉宣传教育联席会议发言
    坚持结合保证搞好创先争优活
    开展全民创业活动方案
    开展文明行车服务活动方案
    乡镇创先争优工作方案
    开展教育活动工作方案
    开展惠农政策工作安排意见
    开展应急抗灾生产自救工作安
    乡委员会开展作风建设安排意
    农村开展美化乡村活动实施意
    开展暖棚进畜活动方案
    工作方案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