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管理信息网络,实现信息共享,为领导决策、政策制定、资金分配、监督检查、绩效考评等提供依据。
2、按照“公开透明、操作简便、高效安全、资源共享”的原则,建立“蜀山区惠民直达工程信息网”,通过网络公开发布、管理惠民直达工程信息,建立省、市、区、镇街园、社区(村)五级网络,分步实施,将各类惠民信息录入惠民直达工程信息系统,形成补助对象、资金发放、信息汇总、动态监管为一体的基础信息数据库,实现区政府与区直部门、镇街园、银行连接的惠民直达工程信息平台。
3、区惠民办负责全区惠民直达工程网络的规划、设计、整合、建设、管理、运行、网络资源的整合和系统的开发、更新、升级、维护、信息备份及信息发布等工作,对区直相关部门及镇街园进行技术指导和支持。
4、区惠民办应配备专职网络管理员,具体负责本级惠民直达工程信息化管理工作,对外提供信息由区惠民办统一管理。上网信息实行谁上网、谁负责的原则,对外发布信息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经区惠民办批准后方可发布。区惠民办应通过惠民直达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短信平台,定期发布惠民政策、补助项目、资金发放等相关信息。同时,对社会公众反映或举报的问题,及时予以答复或查处,全面接受群众监督。举报电话:5597686。
5、区惠民办负责对区直相关部门分配ip地址(动态ip地址除外)、用户名、密钥,对计算机使用人进行岗位授权,并将入网计算机ip地址(动态ip地址除外)、用户进行登记、备案。
6、区惠民办应及时将惠民资金发放清册传递到银行,作为资金打卡发放的依据。区财政局根据区相关部门审核无误的补助信息和镇街园填制的拨款申请书,将资金划拨到在银行设置的惠民资金发放专户。
7、区相关部门和镇街园惠民办应有兼职网络操作员,负责本部门和本级惠民直达工程信息的收集、录入、变更、审核、数据传输等工作。通过网络系统对补助资金发放清册进行政策性、技术性审核和确认后,传输到区惠民办。
8、镇街园惠民办负责本级网络信息的归集、初审、变更、备份、发布以及网络的管理、运行、升级、维护、数据传输、财务核算等工作,对社区(村)站所进行技术指导和支持。社区(村)基层站所负责本级相关惠民直达工程信息的采集、核实、统计、录入、变更等基础性工作。
9、镇街园将采集的惠民资金补助项目、对象等基本信息整理、录入惠民直达工程信息系统,生成补助资金发放花名册,上传区相关部门审批。定期与区直相关部门、银行对账,并按规定向区直相关部门报送财务会计报告。
10、每季末或年度终了,区相关部门和镇街园应根据工作需要,利用系统预置的参数自动生成相关统计分析报表,整理归档或上报。
11、惠民直达工程信息实行动态管理。镇街园将采集的信息全部录入惠民直达工程信息系统,根据惠民政策的规定和系统设定的审核公式、条件、标准,利用系统对惠民资金补助对象享受的补助项目、标准和金额自动进行过滤、检索、甄别、核实,对不应享受惠民政策的补助对象,系统自动显示不符合享受政策条件的补助对象、补助项目、补助金额等信息,提示预警不予通过;对符合惠民政策条件的补助对象,系统自动提示应享受的补助对象、补助项目、补助金额等信息,经确认后纳入补助范围。
12、对年度执行期间补助补助对象信息发生变化时,镇街园、社区(村)信息员应及时将变动信息按规定程序采集并录入系统,上传区惠民办和区相关部门,确保区、镇街园、社区(村)管理信息一致。
13、各部门和用户负责本部门本用户的计算机安全和信息安全工作,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严禁在网络上使用来历不明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