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活动方案 >> 工作方案 >> 正文
管理区政务公开纲要

五)加强政务公开平台建设

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平台建设。坚持因地制宜、灵活多样、便民利民的原则。

1大力发展电子政务。进一步提升政府网站的功能。对教育、社保、就业、医疗、住房、交通、证件操持、企业办证、资质认定等9类民生重点领域服务信息进行整合并公开,方便市民查询信息。全面加快外网平台建设,积极推进审批项目网上操持,尽快建成行政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

2强化政务服务大厅建设。各部门的服务大厅要全面构建“行政审批、公共资源交易、社会服务、效能监管”四位一体的政务服务平台。进一步提升行政审批效能。继续抓好部门服务大厅规范化工作,推进公共资源交易统一平台建设,促进公共资源交易公开、公平、公正和规范有序运行。结合办事处(镇)政府机关改造,抓好办事处(镇)政务中心建设。原则上办事处(镇)政务中心必需实行大厅式集中办公。巩固发展村(社区)服务中心,为基层群众获取信息和办事提供服务,年内每个办事处(镇)要试办2个以上的村级服务中心。

二、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切实把政务公开各项工作任务抓好抓实。各级各单位政务公开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研究解决政务公开工作中遇到问题。要进一步强化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责任,充分发挥成员单位作用,建立起政务公开办牵头,纪检监察、工会、远教办、民政司法局等部门协调配合的联席工作机制。各办事处(镇)部委办局要高度重视,切实把政务公开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落实工作措施,有力推进政务公开工作。

二)严格考核监督

列入绩效评估(目标管理考核)重要内容。各级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要根据实际,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将政务公开工作作为建设人民满意政府的重要工作来抓。对本地区、本部门开展政务公开工作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认真研究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新情况、新问题。区政务公开办要不定期对各办事处(镇)部办委局公开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年底管理区将对各单位政务公开工作组织交叉检查,进行政务公开绩效评估,并根据交叉检查的结果和平时掌握的情况确定评优评先的等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求,管理区政务公开办要组织对相关部门进行政务公开工作评议活动,推动政务公开工作开展。对政务公开和办事公开不力的单位,将通报全区和上级主管部门,并由纪检监察部门视情况予以责任追究。

三)强化基础工作

通过制度规范,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发布协调工作机制、失密审查工作机制和政府信息公开监督保证工作机制。保证政务公开工作各项任务落实到位。要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工作交流,及时报送相关工作信息,并针对当前政务公开存在问题,积极开展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要进一步加大政务公开宣传教育和培训力度,扩大市民的知晓权和参与权,提高政务公开队伍的整体素质。

四)突出五个重点

1抓规范化建设。严格按市政务公开办的要求办。

2抓网上公开。管理区、各办事处(镇)部委办局以网上公开为主。

3抓橱窗公开。村、居委会、公益性企事业单位以橱窗公开为主。

4抓服务大厅的建设。要重点抓好劳动保证局、公安分局、工商分局、地税局、交通局、电力公司的服务大厅建设。

5抓好示范点的建设。劳动和社会保证局、祝社区为全区政务公开的示范单位。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有关企业和群众满意度评价方案
       有关完善发展环境培育企业品牌的…
       有关城乡卫生整理行动计划的通告
       食品安全监督方法
       有关国家投资建设审计监督方案
       城乡居民暂行生活困境救助执行方…
       行政效能监督临时方法
       有关完善集体林权管理革新执行方…
       禁止乡村义务教育新债体系方法
       义务教育校园绩效薪资执行方法
     
    中学防震演习工作报告
    物业管理条例之物业管理接管验收…
    行风建设活动方案
    建材报价监管情况报告
    对查摆问题阶段进行检查验收通知
    初一班长就职演讲稿
    司法局强化法制宣传意见
    籍北京乡友新春联谊会讲话
    积极进行大城管格局城市管理体制…
    民政局今年基层组织建设要点
    劳动保障监察管理工作方案
    水土防控监督管理办法
    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管理办法
    改善农村支付环境管理办法
    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管理办法
    城镇医疗救助管理办法
    疫苗计划报损管理办法
    中医病历书写规范管理办法
    建设现场公示管理办法
    物业承接核查管理办法
    工作方案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