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⑽村滑坡隐患点。该滑坡隐患点房后斜坡坡度35度。斜坡表部残坡积碎石土厚约3米,结构松散,滑坡后缘可见拉张裂缝,裂缝呈弧形,长约20米,现大多被泥土填充。存在易滑体,其体积为2700m3强降雨易诱发滑坡。
⑾镇村一组乃排滑坡隐患点。该滑坡隐患点房后斜坡坡高20米。呈半圆形,缝长100米左右,宽0.250.4厘米,斜坡表部覆盖一层含砾粘土土层厚0.51.5米,结构松散,坡上存在易灾体,总体积4200m3强降雨易诱发滑坡,威胁范围120170m2
⑿村滑坡隐患点。此滑坡后缘表示为一条长120米弧形裂缝。缝深100-120厘米,滑坡体土体较松散,潜在规模7000立方米,如遇连续降雨或暴雨,有可能引发滑坡。
2全县各切坡建房点。
其分布地点及防治措施见附表。3一般地质灾害隐患点498个。
(三)重点防范期
暴雨级以上的强降雨主要发生在5-8月。集中降水时段,汛期是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县汛期一般发生在3-9月。当连续降水达到150毫米或日降水100毫米以上时,出现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机率较大;当连续降水达到200毫米或短时间(1日或数小时)降水150毫米以上时,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将有可能发生,以上时段为重要时段,应密切关注,注意防范。
二、防治措施
(一)地质灾害重点防护点和重点防御区段。并落实好预防责任人、监测人,建立健全群测群防网络,建立定期监测记录台帐;与工程设施直接相关的由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负责日常监测。监测期间如发生重要变异情况,应按速报要求及时上报,果断处置。
(二)各乡镇场和县直有关单位要加强汛期对地质灾害防护防御点的巡视检查工作。重点位置、重点区段、重要时段要加密巡视。巡查各主要灾害点是否进行了监测,否登记、建卡,否明确了监测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否制定了预测预报方式和防灾避灾措施,群测群防网络是否健全等。巡查中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并将巡查情况及时报市主管部门和县人民政府,同时抄报县国土资源局。
(三)严格控制切坡建房。
(四)密切监视住宅后山坡或人工切坡中上部的潜在易灾体(土体)变形迹象。应实施疏散撤离室内人员的紧急防范措施。
(五)对已发生塌陷或已出现地面裂缝等需要躲避搬迁的村宅。应做好监测预警工作,同时采取汛期迁居措施。监视时,对采空区地面塌陷、地面裂缝等应密切注意其形迹的发展,及时发现险情,做好防护工作。
(六)对已出现塌陷形迹的农田、山地。
(七)地质灾害的发生与降雨关系密切。当出现继续大雨或暴雨时应提高警惕,加强监测和防范。大雪过后,雪水融化,也应注意防范地质灾害造成损失和伤亡。
(八)各乡镇场要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工作。把辖区内的地灾点通知到村、组、户,做到早知情、早预防。
(九)做好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应急准备。各乡(镇、场)对辖区内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制定《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并及时抄报县国土资源局。若一旦发生突发性地质灾害。组织干部群众进行自救、互救,安排和疏散灾民,维护社会安宁。
三、加强组织领导。
(一)乡镇场长为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第一责任人。其它有关部门负责人为做好管辖范围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责任人。各乡镇场要成立由乡镇场长任组长的地质灾害防治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