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了切实做好今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防患于未然,最大限度降低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人民生命财富平安,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列》国务院令第394号)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发育的基本规律,特制定本方案。
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本方案所称地质灾害。
一、防治重点
属宜黄—地质灾害多发区,县地处赣中南低山丘陵地带。雨量多、地质灾害易发面积大,突发性、群发性强。根据《省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效果演讲》县内地质灾害重点防护区和重点防护点为:
(一)地质灾害重点防护区
1县境南部的夏造、枧头—顺峰和县境西北部的潞田—高陂。
切坡建房现象普遍,该区村宅多沿山坡脚地带分布。地形起伏大,滑坡、崩塌在雨季频繁发生。
2枧头镇蕉源—寨下、乡月形—黄塘。
3采石场和矿区尾砂坝、新建和改扩建公路边坡、水库(电站)坝肩、溢洪道及引水(灌)渠等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地段应为加强防范区。
(二)地质灾害重点防护点
1全县需要重点防护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12个。具体位置防护措施见附表。
⑴乡滑坡隐患点。此滑坡隐患点房后山坡为陡坡。斜坡上覆盖一层厚3米的碎石土,结构松散—稍密;山坡上发育三条环状拉张裂缝,裂宽1050厘米,深30300厘米,缝长累计150米,存在易滑体1201503m3强降雨可诱发滑坡。
⑵镇滑坡隐患点。此滑坡隐患点房后山坡为陡坡。人工切坡高12米,坡度82度;斜坡上部覆盖一层厚3米的碎石土,结构松散—稍密,下部花岗岩强风化厚达11米,呈稍密状,存在易滑体14503m3强降雨可诱发滑坡。
⑶镇下组滑坡隐患点。此滑坡隐患点房后山坡为陡斜坡。坡度40度,表部覆盖一层厚度2米左右的碎石土,结构松散;斜坡上发育一条长达80米,裂深2米左右的拉裂缝,坡上存在易滑体80702m3强降雨时可诱发滑坡,危害范围110120m2
⑷镇村桥头滑坡隐患点。该滑坡隐患点房后斜坡坡度37度。山坡上部发育一拉裂缝,缝长35米,缝宽130厘米,走向230度。存在易滑体,总体积4200m3强降雨易诱发滑坡。
⑸镇村寺背组滑坡隐患点。该滑坡隐患点房后斜坡坡度38度。斜坡上还发育有拉裂缝,斜坡表部含砾粘土厚12米,结构松散,存在易滑体,总体积2700m3强降雨易诱发滑坡,威胁范围80100m2
⑹村面滑坡隐患点。该滑坡隐患点房后斜坡坡度38度。斜坡表部残坡积碎石土厚0.52米,结构松散,斜坡上存在易滑体900m3强降雨易诱发滑坡。
⑺坑村滑坡隐患点。该滑坡隐患点房后斜坡高陡。坡度40度,斜坡表部碎石土厚2.5米,结构松散,斜坡上存在易滑体,总体积2025m3强降雨易诱发滑坡。
⑻镇村喇叭口组五江口滑坡隐患点。该滑坡隐患点房后斜坡坡度30度。斜坡表部残坡积碎石土厚0.51.5米,结构松散,斜坡上存在六块易滑体,总体积676.5m3强降雨易诱发滑坡。
⑼乡村小学滑坡隐患点。该小学校舍后斜坡坡度28度。斜坡表层为厚约8米的花岗岩强风化砂土层。存在易灾体,体积2520m3强降雨易诱发滑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