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施行试点展开中医"疾病防变工作任务,全面展示中医药优点,持续拓宽中医药的服务范围,不断探寻建设适应我市中医工作实际,及群众需求的中医独特的防御保健服务机制,根据我国有关政策的要求,特拟定本施行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 大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中西医并重"和"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以实施"治未病"试点工作为抓手,大力发展中医"治未病"优良传统,转变服务理念,突出中医药特色,发挥中医药优势,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能力,探索新的服务模式,构建有中医特色的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二、工作目标
到 年底,争取在8所市县中医院开展试点的基础上,每个县至少有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开展"治未病"试点,并以省"治未病"试点单位为基础形成重点建设单位。到 年底,按省试点建设标准,试点单位"治未病"工作实践日臻完善、逐渐成熟、基本达标;市县中医院均加强"治未病"机构设置、规范服务流程和技术方案,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在有条件的综合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推广设立"治未病"服务点。此后,配合上级部门进一步探索实施中医"治未病"思想的途径、模式、办法及相关配套政策,构建特色明显、技术适宜、形式多样、服务规范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形成较为完善的中医"治未病"的服务网络。
三、主要任务
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运用创新型健康服务模式,建立"治未病"服务提供体系、服务技术体系和服务支撑体系,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1.构建"治未病"工作平台。在各级中医院或有条件的综合医院设立组织机构相对独立、业务工作与医疗部门有机相连的"治未病中心",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其它医疗卫生机构设立"治未病"服务点,完善机构设置;应用"ky3h健康保障模式"的理念,规范服务流程和技术方案,建立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服务提供载体。中医医疗机构要能提供全面、综合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与"六位一体"服务功能有机结合,因地制宜地开展"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
2.丰富"治未病"服务内容。以中医"治未病"理念为核心,借鉴并结合健康管理经验和方法,开展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健康状态辨识、检测∕监测、分析∕评估、咨询∕指导、干预等"治未病"服务各环节的、全程连贯的"治未病"服务,形成集预防保健服务、传统疗法服务、体检服务、咨询服务、特需服务、文化服务等于一体的健康管理、健康服务链。服务对象要面向社会所有人群,包括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疾病人群和康复人群。
3.完善"治未病"支撑条件。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方参与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各方力量,满足人民群众多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中医预防保健需求。认真开展"治未病"科学研究,大力培养一批"治未病"优秀人才,积极展示和传播"治未病"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推进"治未病"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播,完善"治未病"服务支撑条件。
四、工作安排
按照先行试点、分步推进的要求,结合实际,循序渐进,分阶段实施工作目标。工作中丰富形式、注重实效,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突出重点,及时总结。
1、宣传发动阶段( 年 月— 年 月):广泛宣传中医"治未病"文化,市县成立领导小组与技术指导小组;明确试点单位,争取3-4家市县中医院列入省创建计划;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