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找更多的机会到兄弟学校的听课,共同进步与提高。
五、加强对学生的辅导,开展提优补差的活动,帮助每一个学生的自身发展,提高身体机能水平。
六、开展体育研究性学习活动,将体育理论知识与生活知识相联系,以提高学习兴趣并提高学习能力。开展有关终身体育教育方面的活动,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2、课外体育活动
首先要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
二、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是以班主任为主,体育教师为辅的形式,班主任与体育教师要相互配合,相互合作,力争把工作做好;
三、参加课外活动的班级要提前与体育教师联系,领取体育器材,课后负责将器材回收,各班体育委员负责整队和做准备活动。
四、课外体育活动各班要全员参加,有特殊情况不能参加活动的班级要提前通知指导教师;
五、参加课外活动的班级不能影响正常的体育教学;
六、活动期间班主任教师要认真负责,有记录,注意学生安全,严防伤害事故的发生。
3、业余训练
训练时间:周二、周五、周六、周日下午第四节课
训练内容:田径 、篮球、 排球、乒乓球等
训练分工:总指挥:*
田 径:*
篮 球:*
排 球:*
乒乓球:*
要求:
1、根据项目科学制定训练计划和管理措施。
2、对运动员严格要求科学训练,努力提高训练成绩。
3、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体育竞赛,为高一级院校培养人才,为学校争光。
4、各种竞赛:
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总体安排科学组织各种竞赛活动
* 军训会操表演(高一)军训消防、逃生、急救运动会,由政教处组织实施。
* 每年进行二次学生体育运动会:春季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或趣味运动会;秋季田径运动会由学校政教处、体育组组织实施。
* 署期夏令营班级篮球对抗赛。由学校政教处、体育组组织实施。
* 庆国庆教职工运动会。由学校支部和工会组织实施。
* 拔河班级对抗赛、冬季长跑比赛(学生参加)。由学校体育组组织实施。
* 每学期进行一次广播操及进出场比赛。由学校政教处、体育组组织实施。
* 每年进行一次学生冬季三项比赛。由学校政教处、体育组组织实施。
备注:在完成学校各种竞赛的基础上根据各年级情况制定具有年级特色的竞赛活动
五、保障措施:
1、增加体育工作经费投入。按“十配套”要求配足配齐学校体育器材,努力完善场地(馆)设施,坚持公益性原则,充分利用场地器材,提高使用效率,确保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
2、建立完善的体育活动奖励机制,主要建立学生运动队训练和竞赛奖励制度、学生社团及竞赛管理办法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