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活动方案 >> 阳光体育活动 >> 正文
小学体育组阳光体育方案

一、主题

  阳光运动、健康成长

二、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加强学校体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主要方面,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广大青少年学生在增长知识、培养品德的同时,锻炼和发展身体的各项素质和能力,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努力使我省青少年学生普遍达到国家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
三、组织机构:
1、成立学校体育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组 员:*
2、实施小组
组 长:*
组 员:各班体育老师
四、实施目标:
1、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充分认识体育对强身健体、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壮美人生,以及培养团结、合作、坚强、献身和友爱精神,弘扬民族精神的积极作用。
2、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与体育课教学相结合,通过体育教学,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增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活力和吸引力。
3、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保证学生在每天能到室外去,保证能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学校年度教育计划。
4、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广泛传播健康理念,使“健康第一”、“达标争优、强健体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等口号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建立评比表彰制度,对在阳光体育运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班级给予加分,以唤起全体老师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广泛关注,支持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5、建立学校体育活动的长效机制,营造人人参与、个个争先的氛围,形成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育人环境。通过学校体育活动,保证每名学生至少掌握两项日常锻炼运动技能,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五、实施的主要内容
1、各年级保证开足体育课。1—2年级4节体育课,3—6年级3节体育课。
2、上好眼操和课间操。体育教师和班主任指导学生规范做好每一个动作,低年级学生要在本学期内尽快学会标准动作,提高两操质量。
3、实行“大课间”30分钟文体活动制度,按班级划分活动区域,进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包括跳绳、踢毽子、打球、拔河等。学校要为各班级提供一部分体育运动的器材,鼓励学生主动配备体育运动用品。
4、以校为单位,组建学校体育代表队、跳绳代表队等各种体育小组,积极开展兴趣活动,参加市区体育比赛活动。
5、以年级组为单位,每组组建体育特长活动小组:呼啦圈小组:(一、二年级),跳绳小组:(三年级),乒乓球队:(四年级),篮球队:(五、六年级)。
第一阶段:(20*年4-6月),举行阳光体育运动启动仪式,号召全体师生参与到阳光体育运动中来,把口号“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学习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享受一辈子!”深入到学生中去,开展各类学生喜爱的体育活动,组织,帮助,鼓励全体学生都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加强学校的体育业余训练,搞好学校运动队、乒乓球队等的日常训练,讲究方式方法,灵活多变,参加各类体育运动竞赛,召开办事处运动会,以出色的成绩交出满意的答卷。
第二阶段:(20*年7-9月),以“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为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夏令营活动,让学生走进大自然,亲近自然,学习在野外生活和生存的能力,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一种对自然的体验,提升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师范大学阳光体育实施方案
       中学下学期阳光体育方案
       阳光体育开展方案
       实验中学阳光体育方案
       职教中心阳光体育方案
       中小学阳光体育开展方案
       初中开展阳光体育实施方案
       小学加快发展阳光体育方案
       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案
       初级中学阳光体育健身方案
     
    从赤兔之死说起诚信演讲稿
    科学发展需要解放思想心得
    人事部人员工作安排意见
    党校结对帮扶活动策划方案
    党支部换届选举报告
    税务系统迎春晚会主持人串联词
    简历模板前台接待
    圣诞三句半
    校区食品安检自查自纠报告
    切实加强和谐社区建设
    加强中小学老师团队建设意见
    中小学校舍收费优惠实施意见
    农民体育健身实施工作方案
    中小学教师培训站规划工作意
    中小学老师参加远程培训管理
    加强中小学老师队伍建设意见
    中小学人事改制实施工作意见
    做好残疾人体育工作意见
    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方案
    中小学饮食安全情况报告
    阳光体育活动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