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方案同时对考试时间和分值作了详细规定:语文卷面分值150分;数学(文科/理科)、外语(含听力)、文科基础、理科基础、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等各科卷面分值各150分;体育术科、音乐术科总分各为100分,美术术科总分为250分。
评价机制引入综合素质评价
《实施办法》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录取时,需认真参考考生综合素质评价,并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校录取或退档依据之一。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以写实性文字表述方式,记入考生电子档案。综合素质评价由*省教育厅公布统一的评价要求,由中学组织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包括学生高中期间各科目学分获得情况,技术领域、艺术领域、体育与健康领域、综合实践活动的考核或表现情况、获奖情况等等。
《*省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普通高考改革方案》提出,要逐步建立综合素质评价诚信等级认定机制,不断提高综合素质评价诚信度,发挥综合素质评价对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积极促进作用。为确保高等学校招生的公平、公正,综合素质评价需建立在高诚信度的基础上,*省教育厅将在试点的基础上,确保综合素质评价可信可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学在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和标准把握上,需坚持公平、客观的原则,从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出发,在统一的要求下,确保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公平、公正。*省教育厅将在实验的基础上逐步构建对中学综合素质评价诚信等级认定机制,并将其纳入对中学教育督导评估的范畴,促使综合素质评价诚信度不断提高。
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考录取的依据之一,反映了考核方式多元化的趋势,避免把分数作为录取的唯一标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校录取依据之一,结合考生综合素质评价情况择优录取,将有助于促进对学生多元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考核方式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才能促进学生向着全面、健康、生动活泼的方向发展,有利于学生个性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试卷形式设置“选做题”
为适应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各科目在试卷形式和考试内容上有所变动,如在语文、数学、化学、生物、地理、思想政治、历史等科目试卷上,会设置“选做题”,由考生选择答题。
为什么要设置选做题?选做题的设置将对考生产生哪些影响?对此,*省考试中心的负责人解释说,因为目前高中新课程中,选考同一科目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来选修不同的内容和模块,因此学习的内容也各不相同,而高考会根据他们选学的不同内容来设置选做题。
一般来说,选做题均采用“二选一”的形式,两道题难度、题型和分值基本一致,考生根据自己在中学所学的不同模块来选择解答其中一道。选做题的成绩计入考生成绩总分。各科目的“选做题”比重不一,但占比重最大的也不会超过该科目总分值的10%。
英语口语实行等级制划分
《实施办法》规定,英语口语成绩实行等级制,以a、b、c、d、e五个等级呈现。英语口语成绩满分为50分。考生考试成绩获得满分值85%以上的为a级(即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