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县级中等职业学校,使之成为技能人才培养、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根据当地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要求,按照“一校一产”、“一校一业”、“一校一品”要求,认真做好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努力增加职业教育投入,有条件的地方逐步实行免费教育。积极做好中低收入群体和务工返乡农民接受职业教育培训工作。
18. 推进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五项计划”。组织实施“县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计划”,安排资金4200万元,重点扶持14所县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组织实施“职业教育示范性院校建设计划”,安排资金6000万元,重点扶持20所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力争3至5所学校列入国家示范性院校建设范围;组织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安排资金5000万元,重点建设好25个综合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组织实施“职业学校重点专业建设计划”,安排专项资金,重点建设一批与我省工业园区和支柱产业相对接的精品专业;组织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定向招收“三校生”,培养职业院校专业教师。
19. 完善职业教育与工业园区企业对接长效机制。建立和完善对接的“四项机制”:①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形成政府统筹协调机制;②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形成工作运行机制;③建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园区企业用工需求调研制度,形成职业教育与企业对接信息定期发布机制;④建立职业学校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制度,形成职业学校与企业对接的育人与用工机制。推进职业学校与园区企业九个方面的对接:①与产业对接专业,②与企业对接育人,③与岗位对接课程,④与车间对接基地,⑤与师傅对接师资,⑥与用人单位对接评估,⑦与生产对接科研,⑧与工种对接培训,⑨与厂长对接班子。开展好国家级、省级和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评估活动、第六届中等职业学校技能竞赛活动和省级教学成果立项评审活动。
五、以加强内涵建设为重点,着力提高高等教育办学水平
20. 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按照提高质量、促进公平、加强管理要求,合理安排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计划24.69万人。继续组织实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用好2000万元专项经费,遴选与建设200门省级精品课程、30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0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区,评选奖励50名省级教学名师。资助1000个省级教学改革项目,力争更多入选国家级项目。做好迎接教育部下一轮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按照教育部新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要求,启动新一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21. 抓好重点院校建设。用好2400万元推进*大学“211”三期工程建设,争取教育部对*大学更大的支持。做好院校设置申报工作,力争设立1至2所高职高专院校,把有条件的高校升格(改办)成普通本科院校,积极做好更名大学的工作。进一步推动东华理工大学、*航空大学、*工程学院的省部共建,积极推动*农大、*财大、华东交大、*理工大学、景德镇陶瓷学院、九江学院等一批高等学校与相关部委的联系。从2009年开始省财政投入1亿元用四年时间重点建设10所左右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22. 抓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抓好学位授权审核规划工作,做好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工作。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积极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抓好硕士点定期评估和示范性硕士点建设;推进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实施,深入开展“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建设”,继续实施“研究生科研创新专项基金”和“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计划”项目,积极开展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点,设立研究生教学成果奖,提高研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