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要害在于联动,通过联动来集中有限的资源,使这些资源得以更优化的配置,所以这里边更多的是组织性的问题。好在有一点,通过"非典"的肆虐,上上下下,从政府到行业到企业都形成了共识,这种共识是下一步开展联动宣传促销的一个基础。原来要做这些事情,人家可能就得算,这个事我吃亏了,他占便宜了,算这些小账会算得比较多,下一步,大家算大账就会算得比较多,小账少算一点,联动机制才能真正形成。
一、把握中心工作,做好整体宣传
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关于做大做强旅游产业的中心工作,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社会参与,开展调查研究,加强组织管理,建立健全管理法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保持促销势头,开展旅游科普,发挥旅游业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效应。
3.实现旅游产业信息化。要适应世界网络经济发展的新潮流,加快利用科技创新成果的步伐,积极推进旅游产业信息化,尤其要建立宽带网,开展网上促销,发展旅游电子商务。要把南岳旅游网站建成一个高水准、高效能的专业旅游网和政府网,并与全国知名综合网站、精品旅游网站链接,实现旅游网络化。
二、深层次地挖掘旅游资源深厚的文化内涵。
如百塔寺、天梯山、海藏寺、莲花山、亥母洞、雷台等为代表的宗教文化、古建文化;以皇娘娘台、高沟堡古城、张清大槐树为代表的根祖文化;牛鉴、李铭汉、贾坛等几个大院为代表的儒商文化;以东关烈士陵园、四十里西路军战斗遗址为代表的革命文化,以及各个景区(点)的个性文化内涵。这是不同于一般自然风光景区的*旅游的最大特点。但是如果我们不很好地挖掘研究整理,多数游人是不会透彻了解的,就失去它本来的魅力。文化是文物景点的灵魂,是发展旅游最具吸引力的内容,而我们往往重视建筑等有形的硬件,轻视文化这无形的软件,至今,各景区出版的介绍*文化的书籍、光盘、宣传品很少,层次高的作品就更少。优秀的文化功底深的解说词、解说员也很少。挖掘景区的文化内涵,把*文化的魅力通过通俗易懂的形式展现出来,是当前的一个繁重的任务。
三、重视历史、社会文化和民俗文化的配套利用。
*民乐历史悠久,品种繁多,有"中国贤孝之乡"美称。*的民间艺术更是丰富多彩,也有"民歌海洋"的美誉。还有剪纸、绢人、皮影、面塑、泥塑、砖雕等备受推崇。*民风淳朴,婚丧嫁娶、生儿育女、过年过节都有很多传统的讲究,有浓厚的文化色彩。这些都可为旅游所用。增加游客的观赏性和参与性,使静态的景点中加入动态的表演,鲜活起来。*、海南、内蒙古等地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也作了尝试,比较成功。我们应该在这方面作更多的研究,花更大的气力。
四、搞好自然景观与文化的结合。
*区的旅游资源结构比较完善,既有作为中华民族摇篮的丰富人文资源,更兼有雄厚独特的自然资源。但是,多年来忽视了对自然资源的开发,缺乏休闲观光的旅游项目。适量地开发一些自然风光的景区,与人文景区(点)结合起来,满足多数休闲观光度假型游客的需要是十分必要的。
五、走出重资源产品开发、轻人才开发的误区。
*区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文化素质差,专业技能不高是普遍问题。初步统计,*区导游人员学历在大专以上的不足20%,中文导游占了95%以上。在人才培育速度不能满足旅游发展需要时,招聘不啻是一个好办法。但从根本上说,要营造好的环境,留住并吸收各级旅游人才,破格使用优秀人才,强化岗位培训工作,大力发展大中专院校的旅游专业教育,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健全的人才梯队。
六、宣传方式多样化,努力营造大宣传氛围
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上是几种常用的手段,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前提下,采取“引入模式”,加快国内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