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且缺乏统一性。*城市旅游形象的陈旧、零散、不鲜明的现实,与其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称号极不相符,因此,*城市旅游形象的设计、塑造与推广迫在眉睫。
城市旅游形象设计的依据
一个城市是否在地理特性方面具有与其他城市截然不同的特征或占有特殊地位,都有可能被强化、开发,成为吸引旅游者的事物。*先天缺乏滨海旅游资源,仅从山、水、湖泊景观来看,*也缺乏世界范围、全国范围内具有影响的独特景观,基本不具备类似杭州或桂林一样的典型"山水城市"的特征。怪坡和响山石的独特性虽然在地区范围内有一定影响,但其体量偏小,无法凸显整个城市旅游资源的特征。因此,从*的自然地理特征中很难抽象出具有典型性的城市旅游形象要素。一个例外是,*拥有广阔的乡村腹地,农业观光、度假、休闲资源丰富,具备开发农业旅游的条件。长期以来,沈阳城市旅游形象的设计都困于"现代都市"这一本底形象,缺少"田园"色彩。
2、进行历史角度的分析,就是要寻找*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历史遗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文化积淀背景,作为城市形象的凸显因素。我们认为,*不具备洛阳、南京一样十分典型的"历代古都"或"历史名城"的特征。要凸*显*地方性,不应该笼统地讲其"历史悠久",而是应该强调其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特殊联系。另外,*随着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已经成为河西地区最大的商业中心,其"商都"的特点将越来越鲜明。
3、民俗考察
*是党项族政权的发祥地,同时藏族居民也有一定的比例。藏族的宗教、婚丧、祭祖,服饰、节日等都是为当地文学作品和导游讲解主要涉及的内容。但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民族融合,历史传承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可供旅游者直接参与、体验的民俗旅游项目开发困难,因此将藏族风情无法形成类似西藏、因此以民俗要素作为*城市旅游形象的本体也是不适宜的。
5、不同市场区的旅游者对*旅游形象的感知分析
旅游者对*的感知最鲜明的正面形象事物是马踏飞燕,而最鲜明的负面形象是城市拥挤脏乱。省外旅游者与省内旅游者对*的形象感知有着相当大的差异:省外旅游者除了对"马踏飞燕"印象深刻以外,其感知集中于是"丝路古镇"这样一些陈旧的原初形象上;而省内旅游者对*的形象感知集中于"河西最大的城市"、"悠久的历史"和"繁华热闹"等选项,比较客观地认可了*的历史悠久和现代都市形象;而*市民对自己家乡形象的感知则分散在"悠久历史"、"交通便利"、"山水风光"等一系列代表性事物与景观上,没有形成较为集中统一的形象感知。
*城市旅游发展的未来方向是走向世界,成为国际化、都市化旅游目的地,因此,形象设计必须以省外市场、国际市场为主,而不应该局限于省内市场。目前,在省外市场上,*依旧以旧面貌示人,不利于*获得国际旅游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但同时应该看到,由于原初形象将会逐渐淡化,感知形象尚未趋于统一且具有模糊性,对于省外乃至国外的庞大市场,*反而可以利用过渡期的神秘感和新鲜感建立新形象,这又是一个很大的潜在优势。省内市场对*旅游形象的感知是稳定、一致和正面的。其描述性词汇为"历史悠久"、"河西最大城市",如果对应地换成"*发祥地"、"河西商都",便更能具体、鲜明地凸显沈阳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应该考虑如何将这种正面形象的影响扩大到省外乃至国外。
6、不同市场区的旅游者对*旅游景观的偏好分析
通过对以*为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者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省外旅游者、省内旅游者和本市游客对景观类型的不同偏好。旅游者对*旅游景观的偏好,决定着未来城市旅游业发展的市场方向,从而影响到城市旅游形象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