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是相互联系的整体,符合世界发展潮流,符合当代中国国情和未来发展趋势,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第一,科学发展观反映了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要。我们党提出科学发展观,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这个阶段的目标是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多年以来,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增长方式落后,依然存在“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问题,经济的快速增长很大程度上是靠消耗大量物质资源和粗放式经营来实现的,高新技术含量低,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不强;生态环境和资源形势依然严峻,城市和农村污染严重,生态功能持续衰退,人均资源占有量低,人口、环境、资源的矛盾加剧;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加,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等等。要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顺利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必须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科学发展观就是我们党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第二,科学发展观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认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发展问题都极为重视,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情况,提出了许多重要论断。毛泽东同志在新中国成立后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就发出了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国家”的号召;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确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制定并实施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强调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邓小平同志关于发展的思想,把发展提到了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高度,强调发展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战略思想”。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发展思想的集中、概括和升华,赋予发展观以新的时代内容,创新了发展观念,开拓了发展思路,丰富了发展内涵,反映出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是对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的重大发展。 第三,科学发展观是对国家发展战略的新调整。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战略和发展道路,并且往往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1000美元,按照十六大确定的目标,到2020年将达到3000美元。这是整个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许多国家的发展进程表明,在这一阶段,有可能出现两种发展结果:一种是搞得好的,经济社会继续向前发展,顺利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另一种是搞得不好的,往往出现贫富悬殊、失业人口增多、城乡和地区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导致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徘徊不前,甚至出现社会动荡和倒退。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在这个阶段,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尤为重要。科学发展观就是基于这样的战略考虑而提出的,体现了与时俱进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