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巨大成果,蕴涵着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要求,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要使基层党建工作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必须夯实组织基础、队伍基础,提供制度保障。教育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教育事业,做好教育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教育也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教育应该实现怎样的科学发展,这是我国教育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对影响教育发展的教育不公的问题做一探讨。
教育不公的现状
受教育者获得教育机会不平等。表现在各教育阶段入学率和升学率的差距,这种差距随着教育阶段的升高而扩大,呈现出倒金字塔状的格局。到2009年,有至少10%的农村地区尚没有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甚至没有普及小学教育。另据上海教育科学院有关专家测算,2001、2002年,适龄人口的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分别占75%和76.6%,有7个省区在60%以下。虽然小学入学率达到99%,但毕业率仅为89%左右;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0%,但毕业率仅有76%左右;从初中升高中的比率看,城市的升学率从1985年的40%提高到2009年的55.4%,而同期农村则从22.3%下降到18.6%,两者间差距从1.8倍扩大到3倍以上;高等教育阶段,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据对北京某一著名高校2000多名学生抽样调查发现:城乡比例为82.3:17.7,近似值为80:20,而我国城乡人口比例是20:80,也就是说占总人口20%的城镇人口,享受了80%的高等教育机会。
教育资源不平等。首先表现为资金投入不平等。各教育阶段,各级政府都将有限的资金投到有限的重点学校,南京一所普通中学要求拨款130万元才能维持正常运转,而其邻近的一所重点中学却可以得到1000万元现代化工程改造拨款,而有些县全部教育拨款还不足100万元。其次是享受的群体不平等。据对北京、重庆等十城市的一项调查,在北京市,占总人口数不超过10%的党政干部、高中级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子女,升入重点中学的比率达57.3%。三是享受的师资不平等。在大城市,一所重点中学会有成百上千名大学生征聘一个岗位,这其中不乏有博士、硕士毕业生;而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很难吸引高层次优秀人才去从教。四是基础设施的巨大差距。当城市中小学生普遍走进高楼大厦、享受现代化教育设施时,还有数以万计的农村学生在低矮、阴暗、潮湿、简陋的危房中苦苦就读。当城市一些单位的职工子女无忧无虑地乘坐单位班车往返就学时;许多贫困农村的孩子却要翻山越岭、起早贪黑、往返十几公里奔波于就学之路。师资待遇的不平等。城市可拿出几十万元招聘中小学校长,而农村小学校长平均工资不会超过千元。当前大多数城市中小学教师平均月工资收入达到两千元左右,而农村教师却只有数百元。而且农村教师工资还常常被拖欠,据统计显示:截止2002年7月,全国累计拖欠教师工资127亿元,涉及24个省区;其中2002年1-4月新欠14.6亿元,涉及21个省区。虽然近年情况有所改观,但问题还远没有彻底解决。
学历文凭的不平等。现在国家办学、地方办学、企业办学、个人办学五花八门,都能发文凭;外国留学、普通教育、成人教育形式多样,而取得的文凭在社会上的作用是一样,清华大学本科毕业生与地方普通高校毕业生工资标准相同。这就出现了800分上本科,400分也能上本科;500分上专科,200分也能上专科的局面。同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