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观念,认为:现在就业这样难,上了大学也找不到好工作,不如早下学、早赚钱。一些地方政府特别基层政府认为投资教育不如投在其它方面收效明显,不愿把资金投到教育领域。三是政策不公。教育发展的许多方面还受计划体制的制约,投资、编制、招生、考试设置、需要更多相关心得体会请参阅:/data/xdth/收费标准等由上级决定,学校在许多方面没有主导权和自主权。教育部直属高校每生拨款数额是地方院校得到地方政府拨款数额的2.5倍,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重大科研课题绝大多数投在所谓的重点大学,高校之间存在不平等竞争。招生计划的分配更是集中向城市倾斜,直接造成城乡升学比例的巨大差异。高校布局更不合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高校密集,而人口是北京、上海若干倍的山东、河南两省高校数量要少很多。这更反映了政府愿把更多人力、物力、财力投放大城市,造成地区间的不平衡。
消除教育不公要靠全社会齐心协力
从源头上、政策上解决消除教育不平等,大力发展教育。首先,要改革计划体制下对教育领域的种种管理办法,如学校设置、投资方面、招生名额分配等,都要逐步趋向合理。其次,地方政府要打破地域界限,取消对学生就学、就业的歧视性政策,如借读费、赞助费、城市增容费等,让适龄青少年都能在平等的环境中就学、就业。再次,真正让学校拥有办学自主权,保证校长法人地位,因人、因地而异自主办学。第四,动员社会力量办学,调动社会各阶层办学积极性,弥补教育资源的不足。
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都要真正重视教育,加大教育投资比重。要严格按照《教育法》规定的比例保证资金到位,并随经济的增长逐渐扩大对教育的投资。一些地方政府负责人应消除短视的观念,不能借口缺乏资金,减少对教育的投入。穷,也可办好教育,我们的邻国——朝鲜就是典型例子。在国际上,朝鲜是公认的穷国,它的免费教育,早在1959年、也就是朝鲜战争刚刚结束的那一年就全面实施,令普通民众无法想象的是:实现了从幼儿园到大学全流程的彻底免费教育,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应该引起各级政府的深刻反思。
努力发展经济,壮大教育的经济基础。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东西部差距在拉大,城乡差距在拉大,边、远、老、少地区经济还十分落后。这已引起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做出了开发大西北的战略决策,加大了对大西北和边远省区的资金投入,这些地区应彻底抓住机遇把经济搞上去。近年国家又着力解决三农问题,近一半省区取消了农业税,农民的负担大大减轻,有力地促进广大农民增产增收的积极性,这必将对促进教育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广大人民群众要积极转变观念,重视子女教育。当前许多群众对教育不够重视,出现许多错误的观念和认识。一方面新的读书无用论有所抬头,多读书不如早挣钱的思想束缚了许多人,造成了小学生毕业率徘徊在90%左右,初中生辍学率上升至30%左右。另一方面,连续几年农民增收缓慢,高校学费十年上涨了100倍,种十亩地养不起一个大学生,导致乡村出的大学生越多,经济反而越落后。要看到:办学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各项体制改革会进一步推进和深化,公平、协调、竞争、保障机制会进一步确立,人们越来越要依靠知识、能力,才能有所作为,出人头地。
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教育公平,就要把握教育发展规律,创新教育发展理念,转变教育发展方式,破解教育发展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