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主要条件。坚定新型工业化方向。致力于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投入上亿元资金完善园区基础设施,使海州开发区成功挤入省级开发区行列。依托现有机械、电子产业基础,科学谋划工业发展空间布局,初步构建“1+3”的园区发展格局,即:以海州开发区为龙头和核心,洪门工业园区、锦屏、新坝工业集中地为补充的梯次发展格局,形成结构优化、分工明确的产业集群。培育绿色主导产业。大力招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人力资源优势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大项目,不断壮大机械、电子、新材料等支柱产业群体。近年,全区引进过亿元工业项目14个,5家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行业之首,机械、电子等行业产值占到全区工业总产值70%以上。发展富民商贸流通。依托市区南出入口的人流量和海州开发区产业基础优势,以瀛州南路为中心,引进建设总投资5亿元的兴隆装饰城、总投资3.5亿元的汽车商贸城,同时发展了一大批汽车专卖4s店,不断增强海州开发区的商贸配套功能。利用古城旺盛的人气、浓厚的商业氛围和旅游资源优势,以幸福中路为中心,改造白虎山市场,建设宝利商业街,发展沿路知名品牌专营店,规划建设总投资6亿元的日月商城,推动城区长期以来较为低端的商业逐步提档升级。发挥市区西出入口的区位和交通优势,以海连西路为中心,引进建设总投资10亿元的四季农产品交易中心,全面靓化市区西大门。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注重生产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平衡,大力开展清洁企业生产审计,落实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三同时”要求,排污申报率、环境评价执行率、医疗结构医疗废物集中处理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集中式饮用水质达标率、城市噪声、烟尘控制区覆盖率均达到100%,全年空气质量优良总天数达到330天左右,优良率达到90.4%。
繁荣文化,提升内涵厚重的城市品位。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居民的精神生活需求。大力挖掘悠久历史文化。依托桃花涧新石器遗址、将军崖岩画等古遗址,挖掘“远祖”主题文化;依托孔子登山望海、秦东门等历史印迹,挖掘“先秦”主题文化;依托汉代摩崖造像、石象、石蟾蜍、糜竺墓等重点文物,挖掘“汉代”主题文化;依托宋代石曼卿读书处、梁山好汉就义处、张叔夜登高碑等历史遗迹,挖掘“宋代”主题文化;依托钟鼓楼、朐阳门、双龙井、大慈禅寺、海州州衙等文物单位,挖掘“明清”主题文化,不断扩大“历史古城、文化海州”知名度。大力彰显地方民俗文化。重点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工作,整理出《海州童谣》、《海州民间机智人物传说》、《窦娥传说》、《海州方言》,海州婚俗葬礼,黑陶、柳编、玉雕制作工艺等市、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7项;成功申报“海州五大宫调”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成双龙井“海州五大宫调”展演基地,向外展现海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魅力。重修碧霞寺、百子庵,迁建海州基督教堂,深度挖掘宗教内涵,塑造地方文化特色。大力打造特色休闲文化。将旅游向文化延伸,不断创新形式、丰富内容,扩大“连云港之春”、“白虎山庙会”影响,打好“文化旅游”牌。重抓孔望山景区公园开发,新建孔望山、石棚山、桃花涧三个景区之间10公里步游道,完善景区绿化和配套功能设施,年均接待国内外游客60万人以上,创造旅游综合收入5亿元左右。发展环锦屏山花卉苗木基地、狩猎园、“农家乐”等一批乡村旅游项目,创建新坝镇全国乡村旅游示范点,吸引市区居民利用节假日到海州休闲娱乐。
改善民生,打造关怀备至的和谐环境。社会运行有序、治安状况良好、人民安居乐业,是建设宜居城市的基本保障。打造普惠百姓的民生精品工程。每年将八成新增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