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局科学发展观整改落实方案
增效、职工增收的目的。三是退出国有股份参资比例。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和“国退民进”的发展思路,逐步退出国有股份,提高民资参股比例,调动参股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同时加强对已退出的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确保其保值增值。(上述工作4月份启动,上半年完成粮办工业企业改革任务,下半年完成仓储企业改革任务)。
3、加强粮食行业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加快年轻干部的培养和使用。助推机关年轻干部参与全局重点工作,实现工作与培养同步推进,实施机关年轻干部分期分批到基层企业进行为期3至6个月的锻炼制度,并在机关内部试行“拜师制”,进行一对一的传帮带,加快年轻干部成长;同时,在基层单位试行实践锻炼机制,增设经理助理岗位,缩短人才孵化周期。二是加强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充分发挥江苏**国家粮食仓储科技培训基地的作用,举办科学储粮研修班、粮食科技专家讲座(6月份展开);利用**布勒公司学徒工车间等阵地,开展“蓝领培训”等活动;并按省粮食局的要求,有计划分批组织开展粮食行业技能人才鉴定和培训工作。同时,结合粮食清仓查库,夏秋两季粮食收购,举办清仓查库业务培训班、粮食流通执法统计培训班,以加强对粮油仓储业务骨干及粮食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3月份已展开)。三是创新人才使用机制。加快紧缺专业、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的引进步伐。计划今年为**粮科院、布勒公司等单位引进高素质专业人才8名。并建立和完善全局人才信息库,实现计算机动态管理。
(三)确有困难、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解决的问题和出台的制度
建立长期稳定互利的粮食购销供求协作机制。随着我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的刚性递增,每年粮食供需缺口约为65万吨左右。为确保我市粮食安全,必须建立起一个稳固的粮食生产、收购、加工基地。建议由市发改委牵头,财政、粮食、农林、农发行等部门配合,出台相应的措施,通过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资金扶持,来加强与粮食主产区的衔接,建立长期稳定互利的粮食购销供求协作关系。具体建议如下:一是发挥本地粮食生产基地的作用。在确保我市的耕地面积181万亩红线不突破,粮食总产量维持在75万吨左右的基础上,可借鉴苏州市水稻价外补贴政策,按交售商品粳稻每50公斤补贴6元的标准进行补贴,以调动我市农民种粮售粮积极性。二是在粮食主产区建立生产、收购、加工基地。即在苏中、苏北等地区建立10-20万亩粮食生产基地,在东北、安徽等地建立40-60万亩粮食生产基地,通过适当对域外粮食生产基地进行补贴,用别人的田,种我们的粮,并建设相应的储运销体系,以确保获得长期稳定、安全、可靠的粮源。
第三部分整改落实责任
(一)各个问题、各项制度的责任分解
1、加强地方储备粮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出台《**市市级成品粮油应急储备管理暂行办法》、《2009年地方储备粮轮换出库办法》和《**市地方储备粮管理办法》。
分管领导:黄燕萍
责任处室:购销储备处、财务审计处
责任人:王惠、彭燕清
2、加大粮食行政执法监督力度,提升依法管粮的水平。出台《**市粮食经纪人管理办法》、《**市粮食流通监督检查联席会议制度》。修改完善《**市粮食流通监督检查责任追究制度》、《**市粮食流通行政执法重大案件备案制度》和《**市粮食流通行政执法宗卷审查制度》。
分管领导:邹友云
责任处室:政策法规处、粮油质监所(**市粮油执法支队)
责任人:卞保成、吕轶
3、深层次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出台《**市粮食局粮办工业企业改革实施方案》和《**市粮食局仓储企业改革实施方案》。
分
科学发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