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活动方案 >> 科学发展方案 >> 正文
村开展村级开展村级开展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方案

1、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要在学习讨论和走访调研基础上,紧紧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一主题,组织召开由全体党员参加的专题组织生活会,党组织书记要围绕党组织和党员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这一主题,结合征求到的群众意见进行分析检查,其他党员要对群众意见和党组织的分析检查进行评议讨论,通过分析检查、评议讨论,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党员意识,明确整改方向。乡(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要参加所联系村党组织的专题组织生活会,指导员要列席会议。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可适当邀请群众代表参加。
2、形成分析检查材料。要对调研走访中征求意见进行认真归纳梳理,围绕制约本村发展、村领导班子建设、党员队伍建设等方面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形成简要的分析检查材料,并在全体党员大会上宣讲,认真听取意见、建议,进一步修改完善,为制定整改落实措施打好基础。


第三阶段:整改落实。从12月到2010年1月开展。主要抓好制定整改落实措施、解决突出问题两项工作。
1、制定整改落实措施。制定整改落实措施要以分析检查材料为依据,对查摆出来的突出问题和需要完善的制度进行系统全面分析、梳理和归类,按照明确整改项目、明确整改目标、明确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明确整改时限,做出公开承诺“五明确一承诺”的原则,区分问题的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分门别类制定整改意见,并采取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等适当方式向党员群众公布,做出公开承诺,接受监督。整改落实方案经乡镇派出的指导检查组审定后,报乡镇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解决突出问题。要紧密联系实际,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多为人民群众办看得见、摸得着、促进科学发展的实事。要以新农村建设为重点,着重解决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和谐稳定和基层组织建设以及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深化“三级联创”、“城乡联动整推”等活动,全面落实“一定三有”(定权责立规范、工作有合理待遇、干好有发展前途、退岗有一定保障),积极推行“4+2”工作法(党支部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决议,决议结果公开、实施结果公开),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切实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要按照“本精、要管用”的要求,做好规章制度的废、改、立工作,从制度机制和方式方法上,破解农村改革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重点从完善议事程序、推进村务公开、制定村规民约、加强民主管理、化解矛盾纠纷以及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等方面建章立制。重点整改成果要上报乡镇党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并向社会公布。
学习实践活动基本结束时,要认真做好活动的总结工作,围绕学习实践活动的目标和贯彻上级的部署要求、解决突出问题、群众是否满意等评价内容对学习实践活动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要采取适当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向党员、群众通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情况以及取得实效情况。适时组织群众、入党积极分子、村民小组长和村民代表对学习实践活动进行满意度测评。群众满意度低的,要认真分析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补课”。对整改效果不好、群众不满意的,要重新整改;对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向群众说明情况。
三、保障措施
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时间紧、任务重,各乡镇、村要切实加强对学习实践活动的领导和指导,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落实责任、组织上提供保障,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1、加强组织领导。村级学习实践活动由乡镇党委负责组织实施。村党组织负责本村的学习实践活动,党组织主要负责人是活动的第一责任人。各村要成立学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开展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
   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宣…
   学校第三批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策…
   第三批科学发展观指导意见
   乡镇村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
   街道社区开展学习实践第三批科学…
   中小学校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整改落实方案
   09年第三批科学发展观学习计划
   小学学习实践第三批科学发展观学…
 
升学宴会致辞
高中生个人学习总结
国旗下讲话—第周—点点感悟
专科护士糖尿病健康管理中作用
迎国庆60周年颂祖国演讲稿
严打食品添加剂工作会上讲话
审计局局长审计会讲话
县工商局促进就业再就业情况汇报
猪年祝福三句半台词
教育局食品安全管理办法
开展全民创业活动方案
开展文明行车服务活动方案
开展教育活动工作方案
开展惠农政策工作安排意见
开展应急抗灾生产自救工作安
乡委员会开展作风建设安排意
农村开展美化乡村活动实施意
开展暖棚进畜活动方案
开展生产恢复自救工作意见
开展集中服务实施工作方案
科学发展方案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